關于無求于的詩詞(505首)
461
《答孫莘老見寄》 宋·王令
高門鞍馬日光榮,勢力紛紛起共爭。
偶以不能聊自便,敢于茲世獨求清。
生無人愧寧非樂,死有天知豈待名。
客食官居同是茍,何須稱別異平生。
462
《嘗建茗二首》 宋·曾幾
破除湯餅睡,倚賴建溪春。
-往日惟求舊,今朝遽食新。
不辭濃似粥,少待細于塵。
寶胯無多子,留須我輩人。
463
《送知府吳龍圖》 宋·文同
國初已來治蜀者,處置盡自乖崖公。
當時奏使便宜敕,不與天下州府同。
行之已及八十載,奸宄消伏誰之功。
因循至此漸抏敝,有未曉者時相攻。
464
《問調鼎》 宋·邵雍
請將調鼎問于君,調鼎功夫敢預聞。
只有鹽梅難盡善,豈無薑桂助為辛。
和羹必欲須求美,眾口如何便得均。
慎勿輕言天下事,伊周殊不是庸人。
465
《人生長有兩般愁》 宋·邵雍
人生長有兩般愁,愁死愁生未易休。
或向利中窮力取,或于名上盡心求。
多思唯恐晚得手,未老已聞先白頭。
我有何功居彼上,其間掉臂獨無憂。
466
《過熊耳山》 宋·晁補之
殺一不辜神所恫,呂母何預于樊崇。
蜂蟻無王求所止,一朝積甲齊熊耳。
兩峰相向猶眈眈,千載定林余一龕。
我來捫石望荊杞,此山閱人亦多矣。
467
《新作南門》 宋·蘇轍
于公決獄多陰功,自知有子當三公,高作里門車馬通。
定國精明有父風,飲酒一石耳目聰。
468
《次韻秦壽之雷江阻風》 宋·王之道
君之是行亦不惡,到處名山得佳作。
江神好事欲援例,橫起狂風卷帆腳。
要求詩句須少駐,故戲舟師令暫泊。
雷江正在淮南岸,萬頃黃蘆映于廓。
469
《張公洞》 元·楊維楨
正月八日記游仙,三十六天洞靈洞。
洞中窗戶夜不扃,地底風雷日相哄。
巉巉靈骨誰手鑿,納納虛谺曷時澒。
龍巔虎臥絡薜蘿,委蓋垂旃掛鸞鳳。
470
《題富好禮所畜村樂圖》 明·劉基
我昔住在南山頭,連山下帶清溪幽。
山巔出泉宜種稻,繞屋盡是良田疇。
家家種田恥商販,有足懶踏縣與州。
西風八月淋潦盡,稻穗崿比無蝗蟊。
471
《依韻和元參政喜雨四首》 宋·王珪
瑤津禱雨見皇憂,誰約金仙下帝州。
樓閣繞云千地涌,魚龍噓水五天流。
于精自與三靈契,殊例終緣萬宇求。
柄國老臣無異術,但將嘉應續陽秋。
472
《送孔先生還山》 宋·韓維
先生樂道者,于世澹無欲。
高風自絕人,正行不違俗。
朅來城闕游,不受麈事觸。
目久望林壑,駕言反幽筑。
473
《和朱簿對雪》 宋·韓維
公堂寂無事,默會擁重裘。
余霰竹上集,寒風日颼颼。
哀鴻不停征,好鳥鳴相求。
君能于此時,為我發新謳。
474
《送知府吳龍圖》 宋·強至
國初以來治蜀者,處置盡自乖崖公。
當時奏使便宜敕,不與天下州府同。
行之已及八十載,奸宄銷伏誰之功。
因循至此漸抏敝,有未曉者時相攻。
475
《過八疊山》 宋·陳造
路入于平舒倦眼,襄陽佳處亦班班。
燒香峴好思三峴,八疊山高似萬山。
喜此經行無雨阻,向來游覽坐天慳。
山靈定笑貴野鶩,默遣歸求邦域間。
476
《孔北海堂》 宋·李廌
卯金自中葉,已若子南周。
阿瞞制威福,九鼎若綴旒。
余子不復忌,多士例為仇。
嶄然見芒角,已坐錮與鉤。
477
《送李君上洞天》 宋·鄧肅
北風于喁萬竅號,落雪紛紛燖鵠毛。
好向高堂護帷幕,新醪入臉殷春桃。
居士何為囂不顧,叩戶長歌辭我去。
行行逸興高白云,千里江山入芒屨。
478
《和黃執禮六首》 宋·胡寅
尚德南宮勇北宮,羨君兼有古人風。
無雙自昔稱江夏,第一于今鄙解空。
會友更求三以上,策名應簉二之中。
須慚纇語賡黃娟,但可廚人作醬蒙。
479
《和陶詠貧士七首》 宋·吳芾
士貧亦常事,但視其所依。
茍能依于道,暮景亦有輝。
淵明生亂世,初不求奮飛。
為貧聊一出,違己即方歸。
歸來坐衡宇,無粟可療饑。
作詩詠貧士,泰然曾不悲。
* 關于無求于的詩詞 描寫無求于的詩詞 帶有無求于的詩詞 包含無求于的古詩詞(50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