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方相氏的詩詞(245首)

    41 《題義門胡氏華林書院》 宋·趙赴

    家隱西山下,華林地絕塵。
    門旌千古義,學聚四方人。
    道致清云富,名隨白日新。
    他年應許我,猿鶴一相親。

    42 《題孫氏遺墨軒》 明·揭軌

    宣文學士吾季父,草書往往追懷素。
    玉堂多暇日臨池,方駕長沙美無度。
    聞道尊公居豫章,亦以能書相頡頏。
    錦囊長紙霜玉潔,清醉時時臨數行。

    43 《寄吳氏女子》 宋·王安石

    夢想平生在一丘,暮年方此得優游。
    江湖相忘真魚樂,怪汝長謠特地愁。

    44 《題光化張氏園亭》 宋·歐陽修

    君家花幾種,來自洛之濱。
    惟我曾游洛,看花若故人。
    芳菲不改色,開落幾經春。
    陶令來常醉,山公到最頻。
    曲池涵草樹,啼鳥悅松筠。
    相德今方賴,思歸未有因。

    45 《胡公疏示祖擇之盧氏石詩和之》 宋·梅堯臣

    遠州太守蓬山客,來過盧家尋怪石。
    盧家百物今已空,唯石難移留舊跡。
    埋沒尚存三四分,雨淋日炙如皴皵。
    太守惻然呼健兒,荷鋤秉鍤爭來役。

    46 《教授方君孺人劉氏哀詩二首》 宋·劉克莊

    古昔尊年德,今誰問孝廉。
    空煩推轂薦,不合相輪尖。
    郕叟行歌樂,臺卿自志謙。
    嗟予老而禿,何以發幽潛。

    47 《游東山圖》 宋·劉克莊

    亭樹縹緲無點塵,竹樹蒼翠溪粼粼。
    寶釵導前瑤簪后,三君高屐華陽巾。
    頎然錦衣者誰氏,道韞諸姑姊長妹。
    當時偶動寂寂嘆,藁砧不答高掩鼻。

    48 《方氏侄女哀詩》 宋·劉克莊

    少也矜華整,俄而掃艷秾。
    吾常才道韞,汝竟妻南容。
    薄味寧蔬素,流芳欠管彤。
    伯兄與邱嫂,凈土必相逢。

    49 《方氏棣華桂叢亭各一首》 宋·洪咨夔

    一忍來百順,寸私生萬殊。
    能思根共出,自愛鄂相扶。
    夜雨平生約,春風盡日娛。
    幾家燃豆泣,知愧脊令無。

    50 《追和游謝氏山亭贈賢上人》 宋·王之道

    春旱久不雨,既雨風日清。
    桑麻被膏潤,往往爭欣榮。
    花鳥發詩思,湖山歡野情。
    駕言南畝游,遂有西塔行。

    51 《壽安宣相》 宋·吳泳

    磊落堪輿氣,崢嶸社稷身。
    地傾曾鎮靜,天造要經綸。
    倉首懷公輔,中原仗老臣。
    綸揚申命寵,渥照午橋新。

    52 《題樊氏樓壁》 宋·王灼

    老秋氣已嚴,今日稍晴和。
    登君樓西翼,相對一酣歌。
    邊烽照仙關,大將方枕戈。
    吾儕無志用,心懾鬢先皤。

    53 《恭人胡氏挽詞》 宋·樓鑰

    懿行表閨房,情親共衋傷。
    繡衣來宅相,彤管著銘章。
    蘋澗誰供祀,藁砧空悼亡。
    芝蘭俱秀發,所恨失元方。

    54 《樞密府雪后作故韓氏子舍也》 宋·樓鑰

    平生好流水,雅欲臨流賦。
    澗谿或過之,眷眷不能去。
    青山國故鄉,不肯入城府。
    寧知開八袠,重為尋故步。

    55 《張氏東園送王恭父得殿字》 宋·葉適

    燕鴻不相須,進趣自求便。
    余來君其館,乃復當我餞。
    一春三月雨,亭樹郁霧澱。
    絮重厄飛楊,花蔫堆紫茜。

    56 《寄賦慈溪沈氏愛菊序》 宋·陳著

    我不識愛菊,卻與菊相識。
    寒前后著花,土中央為色。
    微苦養長壽,晚香擅清德。
    滔滔彼世人,方為桃李役。

    57 《送曾孫灼出贅盧氏》 宋·陳著

    男生必有室,有室在嗣親。
    家貧或出贅,出贅難為人。
    汝今為此行,及此初花春。
    粼粼潮迎舟,葉葉風吹巾。

    58 《故夫人陳氏挽章四首》 宋·陸文圭

    憶昨升堂處,通家指舊盟。
    為言兒有立,多賴龍相成。
    喜檄方形色,衰銘忽愴情。
    生名一掬詠,端為玉人傾。

    59 《愚公移山》 先秦·列御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初中文言文寓言故事

    60 《胠篋》 先秦·莊周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
    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圣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闔四竟之內,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曲者,曷嘗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

    觀點

    * 關于方相氏的詩詞 描寫方相氏的詩詞 帶有方相氏的詩詞 包含方相氏的古詩詞(24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