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床客常滿,豈止兩三人。誰可負之走,長留采白蘋。
瑯玕衣袂竹方床,熱惱肝脾頓得涼。誰送苕溪來枕畔,輕裘短棹水云鄉。
好讀高僧傳,時看辟谷方。鳩形將刻仗,龜殼用支床。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鳥藏。北窗桃李下,閑坐但焚香。
嶼花晚,山日長,蕙帶麻襦食草堂。一片水光飛入戶,千竿竹影亂登墻。園梅熟,家醞香。新濕頭巾不復篸,相看醉倒臥藜床。
松高蘿蔓輕,中有石床平。下界水長急,上方燈自明。空門不易啟,初地本無程。回步忽山盡,萬緣從此生。
寫景山水
陵上有老柏,柯葉寒蒼蒼。朝為風煙樹,暮為宴寢床。以其多奇文,宜升君子堂。刮削露節目,拂拭生輝光。
青衣報平旦,呼我起盥櫛。今早天氣寒,郎君應不出。又無賓客至,何以銷閑日。已向微陽前,暖酒開詩帙。
石脈綻寒光,松根噴曉霜。注瓶云母滑,漱齒茯苓香。野客偷煎茗,山僧惜凈床。三禪不要問,孤月在中央。
六尺樣何奇,溪邊濯來潔。糟深貯方半,石重流還咽。閑移秋病可,偶聽寒夢缺。往往枕眠時,自疑陶靖節。
幾點垂垂北斗,一床悄悄西風。山河天地點塵空。月殿蟾蜍欲動。舌本瓊漿甘徹,鼻端玉蕊香通。棋邊切莫笑衰翁。個里本來空洞。
宴蘭溆,促奏絲縈管裂飛繁響。似漢宮人去,夜深獨語,胡沙凄哽。對雁斜玫柱,瓊瓊弄月臨秋影。鳳吹遠,河漢去杳,天風飄冷。
送別勉勵愛國
望碧天書斷,寶枕香留,淚痕盈袖。誰識秋娘,比行云纖瘦。象尺熏爐,翠針金縷,記倚床同繡。月亸瓊梳,冰銷粉汗,南花熏透。
七夕節憶舊相思
常約高僧訪上方,峰頭老樹掛斜陽。仙翁何處歸來晚,風落松花滿石床。
襄陵自昔稱名酒,猗氏于今得秘方。傳示故園知汝意,釀成新味與誰嘗。金盤滴露泠泠白,玉碗浮春冉冉香。倚甕題詩寄吾弟,西齋風雨憶聯床。
五年坎壈哀南方,江湖魏闕兩相忘。洞蘿巖桂搴孤芳,月潭風渚儔漁郎。單閼孟夏草木長,望都樓觀郁蒼蒼。誰令焚芰辭楚狂,復來上君白玉堂。
深夜扣禪扃,天寒月在庭。鳥棲驚后樹,僧掩讀殘經。蔓草風吹白,枇杷雪洗青。對床聽法語,心孔愈惺惺。
危欄倦倚帶斜陽,今夜禪床借上方。七十二山何處是,洞庭煙水正茫茫。
東方閃閃啼早鴉,美人愁眠隔窗紗。桐華樹下人來往,銀床轆轤夢中響。
吾愛淮南王,種桂小山里。日與八公徒,虛游閑遁世。劉郎今是淮南孫,束書不謁諸侯門。東望蓬萊覓方丈,扶搖欲駕天池鹍。
春來抱病淹行色,每到山中興便長。云護石床僧在定,月明臺殿草飛香。煙霞暫別三千里,萍水俄驚二十霜。欲了無生齊出處,愿從淮老問真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