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方外人的詩詞(1388首)
723
《天申節致語口號》 宋·陸游
宮殿紅雲捧紫皇,河清電繞擁休祥。
壺中常占青春在,物外方知浩劫長。
晝立龍旗風不動,曉開瓊笈遠飄香。
堯年豈特封人祝,動地驩聲遍萬方。
724
《贈周敬伯》 宋·楊萬里
萬方英杰集橋門,作麼吾州不數人。
之子獨攜一方策,短檠以外四無鄰。
歲云暮矣猶為客,皈去來兮未立身。
待上六鰲頭上立,還家藉手拜雙親。
725
《頭陀贊》 宋·黃庭堅
梵語頭陀,華言抖擻。
凈一真心,振三毒垢。
如來親試,迦葉稱首。
圣教推崇,哲人遵守。
728
《送硯與周宰》 宋·朱翌
巧匠斲山取山骨,媼神拱手不敢惜。
因隆作防洼作池,以金為聲玉為質。
藉以綈衣便契攜,置之烏皮長拂拭。
憶昨隨計西入關,太學三年同寢食。
729
《泛汝聯句》 宋·韓維
平居厭城郭,具舟泛清汝。
藍光一水遠,鐵色兩崖古。
日華動中流,沙紋亂前渚。
湍鳴達公橋,草綠襄王墓。
730
《山口阻風》 宋·陳師道
夕風朝未回,來云去為雨。
系舟直山口,天意遽如許。
濤風兩方斗,丘原莫當怒。
兩山為俯仰,一鳥不得度。
731
《送萬耕道帥瓊管》 宋·樓鑰
黎山千仞摩蒼穹,顓顓獨在大海中。
自從漢武置兩郡,黎人始與南州通。
歷歷更革不勝計,唐設五筦如容邕。
皇朝聲教久漸被,事體全有中華風。
733
《客有致鸂鶒者》 宋·方岳
沙禽有鸂鶒,偕老矢靡兇。
語語浴晴渚,處處眠春莎。
三生愛欲牽,不避弋者羅。
雙籠致崖下,窮蹙愁相睋。
734
《蟄室》 宋·方岳
室中度以幾,其修去尋一。
廣長尺而贏,崇為咫者七。
牖一以為明,墐三以為密。
不供并橫肱,所貴劣容膝。
735
《示都兒學書》 宋·陳著
都子方知硯石親,字雖小技盍留神。
魯公米帖猶存古,王氏蘭亭已失真。
莫事鋒鋩多巧銳,要令骨肉兩停勻。
中心端正手圓活,此外無方可教人。
736
《上安撫高大卿五十韻》 宋·項安世
酆宮夜夢朱輪蹄,曉占熊虎嬉磻溪。
魚竿沒浪豹韜出,金印斗大封全齊。
百年梁柱出公族,外間國子中高徯。
敬仲子孫盡鸞鵠,太岳廩廩卑凡黎。
737
《老馬行》 宋·方回
十年何啻騎千馬,望風此馬甘為下。
老夫與爾共艱難,定非茍且相逢者。
憶昔專城鬢欲霜,宇宙茫茫成戰場。
指呼壯士斬群賊,蹀躞濺血沾靴裳。
738
《八月十五夜對月》 宋·方回
散發披襟一再窺,未甘兀兀守書癡。
且圓照盡天圓處,秋半涼當夜半時。
人世無燈方作夢,山翁有酒更能詩。
此心除卻嫦娥外,惟許崚嶒瘦影知。
739
《題淵明歸來圖》 宋·方回
人以心役形,方寸有所主。
陋巷足簞瓢,外物肯妄取。
心或為形役,饑腸內煎煮。
未必得鼎食,湯鑊已烹汝。
* 關于方外人的詩詞 描寫方外人的詩詞 帶有方外人的詩詞 包含方外人的古詩詞(138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