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羊曾踏菜園,更教清苦嚼筠根。何如添得如椽筆,就各西江一口吞。
螀寒蚓叫亦何心,老賊奚堪領活深。非是交游無遠別,幾回因此慘離襟。
諸子分鑣不待鞭,愈憐肥犬滿人前。何須妙處趨庭說,心學乘閒盡底傳。
茗芽封去且隨書,林下多慚好物無。鼻孔撩天猶得在,卻須持贈竹香爐。
長淮清晏久無虞,官舍人煙已復初。共喜輿圖方日辟,詎應卒伍尚星居。四營分創因遺址,百堵周圍列聚廬。武備既嚴軍氣壯,豈專捍禦奠州閭。
東南列將謹防虞,尚記熙寧變法初。一自胡雛飲江水,遂令卒全雜民居。炊煙不斷云橫壘,清夜無嘩月滿廬。妙用獨推賢太守,征搖元不到鄉閭。
經始南風詠有虞,落成候筦報秋功。連薨盡撤編茅舊,萬灶重新列屋居。千里只今成保障,一廛誰復等蘧廬。何人袖出如椽筆,為寫豐功揭里閭。
熙熙樂國似登臺,北圃南亭春事催。惆悵音塵難再會,瑞香應已繞檐開。
繕性雖知眾射標,頹年無奈羽譙譙。覃懷新守紆高旆,寧海元侯駐累喬。憶擬曹鞭渦水賦,嘗陪戴席德陽朝。郡齋繼日聽馀論,不復牢愁詠大招。
王蕭書跡衛公詩,流落江南世少知。古寺購尋遺刻在,新亭龕置斷珉奇。模傳遂比黃庭字,埋沒非同石鼓碑。墨藪書評多逸事,何妨揮翰與題辭。
明朝上巴江,日日峽中行。天險三峽路,峽險灘頭程。就中十二灘,新灘尤右驚。父老記往時,此地江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