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斜路的詩詞(1270首)

    721 《落花》 宋·顧逢

    樹底飛紅雨,園林一望空。
    寂寥春去路,狼籍曉來風。
    亂影斜陽里,余香流水中。
    可憐衰謝日,不與乍開同。

    722 《西湖為陳世崇餞行》 宋·壑大

    我昔見君方成童,長吉才華驚鉅公。
    人間科第不屑就,直使聲名聞九重。
    乃翁引上凝殿,子虛不待他人薦。
    入直承明凡幾年,天上奇書盡曾見。

    723 《初夏》 宋·侯延慶

    猥山狹路蔚桑麻,籬落春歸尚有花。
    雨漲小溪蒲劍短,風回橫隴麥旗斜。

    724 《雙清閣詠雪》 宋·黃伯固

    箕伯宵聲怒,髽童早語咍。
    飛花先臘白,和氣覺春回。
    暗動云都簇,先憑雨作媒。
    有情皆噤慘,無物不低催。

    725 《秀川館聯句》 宋·黃介

    江聲床搖寒,山購窗拗綠。
    歸舟著沙邊,客夢繞鄉曲。
    簪盍豁秋悲,筵開從夜卜。
    黃花散疎籬,蒼竹圍破屋。

    726 《觀冷水谷桃花》 宋·黃順之

    石家步障久成塵,移作包山一段春。
    惆悵日斜原上路,年年紅雨打行人。

    727 《云門道中》 宋·金涓

    三月山南路,村村叫杜鵑。
    白云千嶂曉,斜月一溪煙。
    水冷長松井,春香小薺田。
    何時移別業?來往繡湖邊。

    728 《與仲彌性同次唐人二詩韻》 宋·李衡

    盡日困登陟,跏趺聊對床。
    巖空眩層碧,草細函幽香。
    吊古謾秋思,開尊延月光。
    隨身不竿木,作戲且逢場。

    729 《與客游北山偶過普福寺尋葛洪丹井》 明·李奎

    古寺隨緣到,云霞晚自閑。
    僧房開竹里,仙路入花間。
    斜日明秋水,薄煙凝暮山。
    偶探勾漏跡,惆悵欲忘還。

    730 《吉祥寺》 宋·李揆

    帶雨溪云重,依山石路斜。
    聊乘阮孚屐,徑入梵王家。
    接竹引流水,栽籬護野花。
    簿書有期會,無地老煙霞。

    731 《雪行》 宋·李時可

    天寒鴉欲棲,客路尚遲遲。
    泥滑蹇驢澀,風斜破帽欹。
    雪藏山斷絕,梅苦雪禁持。
    客里愁無著,愁邊卻有詩。

    732 《筼筜萬個黃雀每棲息其上一昔風雨颯至忽聞有》 宋·李自中

    黃頭雀,觜交交,尾倬倬,突然散去云路邈。
    東村四面禾黍稠,欲下未下驚呼儔。
    牛羊上山雞犬睡,翩躚蹙步來相求。

    733 《登東峰亭》 宋·劉琦

    凱還幾度宴東峰,親構危亭接梵宮。
    勢人青冥橫絕壁,路盤空曲壓高松。
    臨流自笑功名薄,對酒忻逢景色重。
    飄泊卻慚歸未得,日斜坐聽暮云鐘。

    734 《回龍驛》 明·劉玉

    牽路繞村斜,舟行聽早鴉。
    負囊趨遠渡,提甕立平沙。
    日出云生葉,風回浪起花。
    太行天際碧,吾亦憶吾家。

    735 《祀馬將軍竹枝辭》 宋·馬之純

    麥隴桑疇溪路斜,溪南溪北自千家。
    當年戰守知誰力,好把寒泉薦菊花。

    736 《游圓通寺》 宋·馬仲珍

    欲坐又還起,白云隨我行。
    一空皆佛性,群動共秋聲。
    崩石斜分路,支岡半入城。
    明朝山下去,平地見朱甍。

    737 《應舉早行(又名應試曉行)》 宋·繆蟾

    半戀家山半戀床,起來顛倒著衣裳。
    鐘聲遠和雞聲雜,燈影斜侵劍影光。
    路崎嶇兮憑竹仗,月朦朧處認梅香。
    功名苦我雙關足,踏破前橋幾板霜。

    738 《香巖院》 宋·潘景夔

    晚入招提路,山風冷透裳。
    寒鴉互分合,霜稻半青黃。
    習訟傷澆俗,思閑慰故鄉。
    牧童如有感,扣角唱斜陽。

    739 《楊莊鋪》 宋·彭可軒

    芳草迢迢去路,垂楊脈脈長亭。
    野渡半篙水碧,斜陽數點山青。

    740 《題萬壑風煙亭百韻》 宋·彭郁

    風在不周山空闕,底事問煙訪兩浙。
    煙生廬阜香爐峰,孰使隨風至吳越。
    風乎與煙相得外,還有風雷千雨雪。
    煙兮與風相好余,仍有煙波及霞月。

    * 關于斜路的詩詞 描寫斜路的詩詞 帶有斜路的詩詞 包含斜路的古詩詞(127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