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斜衣的詩詞(798首)

    681 《次韻題畫卷四首其四西塞風雨》 宋·蘇轍

    雨細風斜欲暝時,淩波一葉去安歸。
    遙知夜宿蛟人室,浪卷波分不著衣。

    682 《喜雪呈李公擇》 宋·蘇轍

    秋來旱已久,雪至亦不薄。
    沉沉夜未眠,蔌蔌聲初落。
    霏微入疏戶,眩晃先朱閣。
    披衣視群動,照屋始驚愕。

    683 《和王適炙背讀書》 宋·蘇轍

    少年讀書處,寒夜冷無火。
    老來百事慵,炙背但空坐。
    眼昏愁細書,把卷惟恐臥。
    寒衣補故褐,家釀熟新糯。

    684 《李遷憑昭迪使淝土》 宋·楊億

    書舸西風五兩斜,淮淝將命去程賒。
    衣纓黃閣相君后,門巷青春學士學。
    驛路新袍欺草色,公筵大白醉榴花。
    謝庭蘭玉多才思,休瀚裁詩對客夸。

    685 《和史館相公上元觀燈》 宋·曾鞏

    九衢仙仗豫游歸,寶燭星繁換夕暉。
    傳醆未斜清禁月,散花還拂侍臣衣。
    天香暗度金虬暖,宮扇雙開彩鳳飛。
    法曲世人聽未足,卻迎朱輦下端闈。

    686 《冬至后雪》 宋·葛立方

    客寐失通宵,寒聲動泬寥。
    云容頹玉宇,雪陣攪層霄。
    點點楷灰落,亭亭柳絮飄。
    文窗斜擊紙,老樹巧裝條。

    687 《丁丑仲春將渡浙江從者請盤沙予畏而不許既登》 宋·韓元吉

    桑田變東海,此語聞自昔。
    嗟我百人,耳目詎能識。
    誰言錢塘江,遂有車馬跡。
    漲沙莽云屯,衣帶僅尋尺。

    688 《再用前韻戲傳道》 宋·韓元吉

    空谷天寒翠袖遮,無人曾見玉釵斜。
    詩成落日千尋竹,歌就殘陽萬點鴉。
    妝額淺深知內樣,舞衣裁翦勝京華。
    自憐已作高唐夢,須信饑腸眼易花。

    689 《迓泉守晚宿囊山》 宋·黃公度

    山木轉斜暉,秋風動客衣。
    露華侵坐冷,星宿傍檐稀。
    樓迥鐘聲隱,更長燭影微。
    年來倦奔走,早覺利名非。

    690 《江頭送趙教即席同賦》 宋·劉過

    東州二三子,相送黃鶴磯。
    渭北煙樹合,江南春水肥。
    波寬魚意足,沙淺烏痕微。
    我亦欲東去,斜風雨濕衣。

    691 《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宋·王之道

    辰瓜醉竹定何如,試問君家種蒔書。
    坐久幽窗轉斜日,恰憐梅影上衣裾。

    692 《四祖山》 宋·王之道

    黃梅西去一舍許,奔走龍天瞻四祖。
    師今何往昔何來,占斷金沙長作主。
    須知至道本不滅,豈獨高名固非取。
    偶傳衣缽斷三世,遂配云中詔千古。

    693 《送蘇判院赴江東辟》 宋·朱翌

    春風桃李正開花,客路江山亦可嘉。
    白鷺洲前浪山起,烏衣巷口夕陽斜。
    一星終矣君重往,四壁蕭然我獨嗟。
    元佑子孫今用盡,如公豈合在天涯。

    694 《南華五十韻》 宋·朱翌

    鄉里黃梅接,家居祖剎鄰。
    常聞肉身佛,甘作硙坊人。
    堅有懸腰石,空無拂鏡塵。
    已舂諸米熟,自識本心真。

    695 《錢塘懷古率堵無傲同賦》 元·楊維楨

    天山乳鳳飛來小,南渡衣冠又六朝。
    劫火自焚楊璉塔,箭鋒猶抵伍胥潮。
    磷光夜附山精出,龍氣秋隨海霧消。
    惟有宮人斜畔月,多情還自照吹簫。

    696 《詠白塔》 元·楊維楨

    天山乳鳳飛來小,東渡衣冠又六朝。
    劫火不焚楊璉塔,箭鋒猶抵伍胥潮。
    磷光夜附山精出,龍氣春隨海霧消。
    獨有宮人斜畔月,多情猶自照吹簫。

    697 《雙燕離》 明·劉基

    雙燕營巢時,雙飛復雙語。
    輕盈柳陌風,振迅芹塘雨。
    巢成近繡幃,雙宿更雙飛。
    為蒙主人愛,不信有暌違。

    698 《雪中燕》 明·楊基

    燕雪兩差池,相兼拂繡幃。
    玉樓迷故壘,珠箔見烏衣。
    斜訝沖花落,輕疑掠絮飛。
    曉寒人未起,還認畫梁歸。

    699 《送朱明善少府》 明·楊基

    胙城主簿冰雪骨,天闊霜清見飛鶻。
    家住西湖第一橋,半生詩酒笙歌窟。
    斜肩兜子總宜船,九里松陰十里蓮。
    松下看山船上宿,小娃隨索賣花錢。

    700 《題宋周曾秋塘圖(有序)》 明·楊基

    右宋周曾《秋塘圖》一卷,前元皇姊大長公主所藏也。
    前有皇姊圖書印記,后有集賢翰林諸詞臣奉皇姊教旨所題
    ,自大學士趙世延、王約而下凡十六人。
    時鄧文原、袁伯長俱為直學士,李洄以翰林待制居京師,

    * 關于斜衣的詩詞 描寫斜衣的詩詞 帶有斜衣的詩詞 包含斜衣的古詩詞(79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