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順山。去山四五里,先聞水潺湲。自茲舍車馬,始涉藍溪灣。
憶在貞元歲,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疏狂屬年少,閑散為官卑。
昔君夢游春,夢游仙山曲。怳若有所遇,似愜平生欲。因尋菖蒲水,漸入桃花谷。到一紅樓家,愛之看不足。
誰能淮上靜風波,聞道河東應此科。不獨文詞供奏記,定將談笑解兵戈。泥埋劍戟終難久,水借蛟龍可在多。四十著緋軍司馬,男兒官職未蹉跎。
昔作咸秦客,常思江海行。今來仍盡室,此去又專城。典午猶為幸,分憂固是榮。簈星州乘送,艛艓驛船迎。
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
客有東征者,夷門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為淹。在浚旌重葺,游梁館更添。心因好善樂,貌為禮賢謙。
習靜心方泰,勞生事漸稀。可憐安穩地,舍此欲何歸。一雙垂翅鶴,數首解嘲文。總是迂閑物,爭堪伴相君。
常憂到老都無子,何況新生又是兒。陰德自然宜有慶,皇天可得道無知。一園水竹今為主,百卷文章更付誰。
天上中臺正,人間一品高。休明值堯舜,勛業過蕭曹。始擅文三捷,終兼武六韜。動人名赫赫,憂國意忉忉。
鶴老身更b3,龜死殼亦靈。正信非外沿,終始全本情。童子不戲塵,積書就巖扃。身著木葉衣,養鹿兼牸耕。
致齋分直宿南宮,越石盧諶此夜同。位極班行猶念舊,名題章奏亦從公。曾驅爪士三邊靜,新贈髯參六義窮。竟夕文昌知有月,可憐如在庾樓中。
翠巖幽谷高低寺,十里松風碧嶂連。開盡春花芳草澗,遍通秋水月明泉。石文照日分霞壁,竹影侵云拂暮煙。
恭承寵詔臨伊洛,靜守朝章化比閭。風變市兒驚偃草,雨晴郊藪謬隨車。改張琴瑟移膠柱,止息笙篁辨魯魚。唯有從容期一德,使齊文教奉皇居。
殷殷生念厚,戚戚勞者多。二時晝夜等,百歲詎幾何。日下文翰苑,側身識經過。千慮恐一失,翔陽已蹉跎。
重陽節抒懷
將尋國朝事,靜讀柳芳歷。八月日之五,開卷忽感激。正當天寶末,撫事坐追惜。仰思圣明帝,貽禍在肘腋。
歸奏圣朝行萬里,卻銜天詔報蕃臣。本是諸生守文墨,今將匹馬靜煙塵。旅宿關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識遺民。此去多應收故地,寧辭沙塞往來頻。
寫雪敘事飲酒
別君須臾間,歷日兩度新。念彼白日長,復值人事并。未改當時居,心事如野云。朝朝恣行坐,百事都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