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科的詩詞(408首)
162
《挽趙秋曉》 宋·黎伯元
一榜科名萃此門,當時盛事詫衣冠。
文章爾雅向歆上,標致風流晉流間。
淚灑銅駝已荊棘,眼看華屋又邱山。
貞元朝士今誰在,些罷招魂淚雨漫。
163
《壽傅憲》 宋·李商叟
籍甚何陽地,江山秀色連。
家聲自巖野,帝夢協臺躔。
彝鼎功鐫勒,衣冠喜接聯。
相門當出相,賢父又生賢。
164
《墨池發祥詩呈蔣教》 宋·劉名世
城頭學宮高巍巍,中有方井號墨池。
窮冬不竭春不溢,往往石眼通江湄。
故老相傳右軍宅,滌硯濡毫向池側。
蘭亭絕筆跡成塵,此間池水猶能黑。
165
《伯言見和拙作以漢隸書之謝以七韻》 宋·劉翼
李潮善八分,求歌杜陵叟。
有人和我詩,半紙余科斗。
風云生其懷,劍戟出其手。
石經中郎蔡,新樣元和柳。
元常文不傳,退之書何有。
待我農隙時,載筆隨君后。
袖手眼亦明,聊與之飲酒。
167
《寄劉后村》 宋·湯漢
唐朝空自貴宏詞,科目何嘗得退之。
掌制徒聞夸子厚,殘篇僅見命敦詩。
堪嗟實錄無完傳,太息淮西有后碑。
寄語莆田紫薇老,文章蓋世例如斯。
168
《義役》 宋·汪師旦
管窺當世務,如見肺與肝。
惟有差役法,立判最為難。
姑以一鄉論,利病胡可殫。
地里有寬狹,戶籍有耗繁。
169
《贈林粹》 宋·許應龍
元是清都紫府仙,出為名世應半千。
發矢兩科俱中的,英名煊赫斗橫天。
鄞水富沙典芹泮,黜浮崇雅文風煥。
沙陽之政寬而明,吏不忍欺民不玩。
170
《成都書事百韻》 宋·薛田
混茫丕變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覺錦城銷白日,難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煙。
院鎖玉溪留好景,坊題金馬促繁弦。
171
《題徐氏金湖書院》 宋·楊徵
君家仙館帶林塘,氣象清新志趣長。
千里客來如海若,一樓詩靜透文光。
門閭旌表芝蘭貴,科第聯芳桂籍香。
帝里詞人多景慕,愿題詩句滿修篁。
172
《挽趙秋曉》 宋·張昭子
亭亭玉樹世間稀,天與科名不與時。
倍厚每生同族敬,風流多結貴游知。
吾於魯肅情偏厚,客謂文園疾莫支。
撫幾自悲還自慨,喜君跨灶有諸兒。
173
《卻敵凱歌》 宋·趙萬年
吁嗟黠虜何猖狂,引弓百萬侵吾疆。
首屠棗陽搗神馬,窺伺長江欲葦航。
隆冬久晴江水涸,直揭小樊厲源漳。
馬沈人溺相枕藉,霜刃逼脅狼驅羊。
174
《篆冢歌(有序)》 元·錢惟善
包羲卦畫龜龍出,頡俑造書鬼夜泣。
俯觀鳥獸迒蹄跡,依類象形文字立。
以迄五代咸東封,改易殊體靡有同。
周官保氏教國子,六書大義開群蒙。
176
《贈劉草窗三十韻》 明·杜瓊
河圖一畫人文現,書畫已在羲皇時。
鳥跡科斗又繼作,象形取義日以孳。
肖形求賢在商世,書畫從茲分兩歧。
秦漢畫工可指數,筆跡已遠不可追。
177
《贈劉草窗三十韻》 明·杜瓊
河圖一畫人文現,書畫已在羲皇時。
鳥跡科斗又繼作,象形取義日以孳。
肖形求賢在商世,書畫從茲分兩歧。
秦漢畫工可指數,筆跡已遠不可追。
178
《過皖城吊余忠宣公》 明·管訥
元戎百戰守孤城,千里蚍蜉絕援兵。
堡鄣有方文且武,簡編無愧死猶生。
神來遺廟乘云氣,鬼哭空江雜雨聲。
尚憶李侯并達帥,一時忠義屬科名。
180
《送張企翱之廣東提學》 明·陸容
天語遙將度嶺南,一方師表羨君堪。
潛回風俗觀新政,樂育英才副昔談。
愛護襟期同鄭老,能詩標格近羅含。
少年科第曾誰負,大好文章每自慚。
* 關于文科的詩詞 描寫文科的詩詞 帶有文科的詩詞 包含文科的古詩詞(40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