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文文的詩詞(3436首)

    661 《江城子 博文歸意有未盡,又以江城子為贈,》 元·張之翰

    閑中自合故人束。
    五湖居。
    二年余。
    鄭重君家,遠寄數封書。

    662 《水調歌頭 為揚志行壽 強村最書用明刊云峰文》 元·胡炳文

    絳闕春回近,先放玉堂梅。
    當時產此人杰,天豈偶然哉。
    吾道以為元氣,學者仰如北斗,聊復振儒臺。
    來歲紫微閣,閶闔看天開。

    663 《清平樂 李子文惠秋瓜》 元·蒲道源

    一罌甘露。
    來自東陵圃。
    五色金盤摩詰句。
    到□聊消沉痼。
    割開碧玉棱層。
    嚼時牙頰生冰。
    可惜這般風味,不當六月炎蒸。

    664 《鵲橋仙 強村叢書用善本書室藏鈔默庵文集本》 元·安熙

    徘徊尊俎。
    徜徉笑語。
    俯仰乾坤今古。
    世間豪杰數元龍,想未識、圣門風度。
    也非學圃。
    也非懷土。
    靜看落花風雨。
    安排便買釣魚蓑,□底是

    665 《浪陶沙 周晉仙諱文璞者,有詞云,還了?》 元·張雨


    行到江南知是夢,雪壓漁船。
    盤礴古梅邊。
    也信前緣。

    666 《百字令 贈彈一弦子張文秀》 元·張可久

    一行秋思,記孫登當日,山中琴趣。
    誰識吾宗,父老子、自制寸金皮鼓。
    *截孤篁,絲抽獨繭,替盡琵琶譜。
    輕攏慢捻,西湖何限懷古。

    667 《八聲甘州 前題分得文字 元草堂詩余卷中》 元·蕭烈

    可憐生,飄零到茶*,依然舊銷魂。
    殘春幾許,風風雨雨,客里又黃昏。
    無奈一江煙霧,腥浪卷河豚。
    身世忽如葉,那自清渾。

    668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 明·貝瓊

    近代何人下筆精,吳興松雪最知名。
    欲過大令歸前輩,競學中郎恥后生。

    669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 明·貝瓊

    吳興松雪真奇士,書到通神逼二王。
    謾有兒童夸并駕,更無弟子得升堂。

    670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 明·貝瓊

    退之作傳聊為戲,子云草《玄》真好奇。
    更有區區工畫卦,強分奇耦學庖犧。
    ¤

    671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 明·貝瓊

    石鼓鐫功元自缺,秦碑頌德久應訛。
    一時篆籀今誰解,白發江南玉雪坡。

    672 《苕溪陸文寶挾筆過云間持卷求余言而一時縉紳》 明·貝瓊

    謾禿霜毫臨北海,更求雪繭寫蘭亭。
    也知不改無鹽陋,浪抹青紅斗尹邢。

    673 《訪姚文初于絳趺堂,遂哭現聞師》 清·閻爾梅

    萬里風聞海上兵,江南消息未分明。
    行藏唯恐慚師友,離亂無因問死生。
    再返皋橋迷舊廡,重逢市倅失真名。
    潛蹤直入趺堂拜,錯愕相看愾一聲。

    674 《太倉過王文肅舊第》 清·閻爾梅

    婁江橋畔采芙蓉,俯仰金華舊鼎鐘。
    怪道主人常避客,應慚無淚哭神宗。

    675 《太倉過王文肅舊第》 清·閻爾梅

    子夜歌殘玉樹塵,江南花月變金鱗。
    孤帆直掛滄洲去,不吊烏衣巷里人。

    676 《重登文兆師水閣》 宋·釋保暹

    重來久憑欄,臨水景多間。
    高樹下殘照,寒潮平遠山。
    夜吟長負宿,秋病幾思間。
    早晚離城里,從茲寄掩關。

    677 《文中子》 宋·石介

    龍蟄河汾道不行,訏謨經濟授諸生。
    由來房魏皆卿相,共輔文皇致太平。

    678 《文中子》 宋·石介

    獨將禮樂付程仇,房杜無才聞大猷。
    可惜唐家三百載,聲明文物愧宗周。

    679 《論文》 宋·李覯

    今人往往號能文,意熟辭陳未足云。
    若見江魚須痛哭,腹中曾有屈原墳。

    680 《張文潛安行解嘲》 宋·潘大臨

    為邦雖陋勿雌黃,我曾侍立蘇公旁。
    見公顏色不憔悴,不似賈誼來江湘。
    它州雖粗勝吾州,無此兩公相繼游,

    * 關于文文的詩詞 描寫文文的詩詞 帶有文文的詩詞 包含文文的古詩詞(343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