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敬的詩詞(473首)

    21 《葉夷中屢以書求予記齋予往年嘗為親舊為記》 宋·張栻

    向來屢著齋語,天恐多言意未明。
    今日報君惟一句,工夫端的貴躬行。

    22 《再次字韻》 宋·陳造

    陰風摧行車,欻作三日病。
    使君愛客,重此折簡請。
    碧香駢柔嘉,虛辱禮意盛。
    老衰已不支,節候況失正。

    23 《夏日宿廣教寺風月清甚思李白亭詩有懷有似》 宋·李彌遜

    眾鳥高飛云去閑,相看只有亭山。
    孤標尚想風塵外,佳句長留天地間。
    影落金牛撩客恨,手摩玉兔練仙顏。
    故山風月非人世,何事騎鯨去不還。

    24 《峽州程彥彪簽判賦桃花讀之良有佳致嗣韻呈》 宋·陽枋

    群芳發天機,妍媸太紛競。
    秋菊繁有從,色以黃為正。
    淵明具卓越識,主一無多柄。
    日鋤三徑荒,取友霜松勁。

    25 《賦許思真率朝》 明·袁凱

    邃古之初,民性質樸。
    不侈不靡,燔黍捭豚。
    汗尊抔飲,取足而已。
    淳風既漓,日趨于卑。

    26 《琴曲歌辭·王伯歌》 唐·李端

    妾本舟中客,聞君江上琴。
    君初感妾嘆,妾亦感君心。
    遂出合歡被,同為交頸禽。
    傳杯惟畏淺,接膝猶嫌遠。

    27 《自梁園至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贈》 唐·李白

    我隨秋風來,瑤草恐衰歇。
    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
    渡江如昨日,黃葉向人飛。
    亭愜素尚,弭棹流清輝。

    28 《游亭寄崔侍御(一本作登古城望府中寄崔侍御)》 唐·李白

    我家亭下,輒繼謝公作。
    相去數百年,風期宛如昨。
    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
    俯視鴛鷺群,飲啄自鳴躍。

    29 《登亭北二小山余時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唐·李白

    送客謝亭北,逢君縱酒還。
    屈盤戲白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長安,西日落秦關。
    帝鄉三千里,杳在碧云間。

    抒情寫人

    30 《王伯歌》 唐·李端

    妾本舟中女,聞君江上琴。
    君初感妾意,妾亦感君心。
    遂出合歡被,同為交頸禽。
    傳杯唯畏淺,接膝猶嫌遠。

    31 《奉和圣制中元日題奉寺》 唐·崔元翰

    妙道非本說,殊途成異名。
    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鳳吹從上苑,龍宮連外城。
    花鬘列后殿,云車駐前庭。

    春節

    32 《使東川·百牢關(奉使推小吏任仲)》 唐·元稹

    嘉陵江上萬重山,何事臨江一破顏。
    自笑只緣任仲,等閑身度百牢關。

    33 《夢亡友劉太白同游彰寺》 唐·白居易

    三千里外臥江州,十五年前哭老劉。
    昨夜夢中彰寺,死生魂魄暫同游。

    34 《夢亡友劉太白同游彰寺》 唐·白居易

    三千里外臥江州,十五年前哭老劉。
    昨夜夢中彰寺,死生魂魄暫同游。

    拜訪寫景抒情

    35 《送僧歸亭山寺》 唐·許渾

    十年劍中路,傳盡本師經。
    曉月下黔峽,秋風歸亭。
    開門新樹綠,登閣舊山青。
    遙想論禪處,松陰水一瓶。

    36 《寄亭清越》 唐·齊己

    亭山色古,廟與寺松連。
    住此修行過,春風四十年。
    鼎嘗天柱茗,詩硾剡溪箋。
    冥目應思著,終南北闕前。

    37 《寄亭清越》 唐·齊己

    亭山色古,廟與寺松連。
    住此修行過,春風四十年。
    鼎嘗天柱茗,詩硾剡溪箋。
    冥目應思著,終南北闕前。

    38 《詠王主》 唐·張

    有意嫌兵部,專心望考功。
    誰知腳踜蹬,卻落省墻東。

    39 《題濠州高塘館(愛為御史,過宿處)》 唐·閻

    借問襄王安在哉,山川此地勝陽臺。
    今宵寓宿高塘館,神女何曾入夢來。

    40 《滿江紅(甫賦滿江紅,祝百千遐算·甫再拜)》 宋·岳甫

    碧海迢遙,曾窺見、赤城樓堞。
    因傲睨塵寰,猶帶憑虛仙骨。
    武庫胸中兵十萬,文場筆陣詩千百。
    記向來、小試聽臚傳,居前列。

    * 關于敬的詩詞 描寫敬的詩詞 帶有敬的詩詞 包含敬的古詩詞(47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