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散郎的詩詞(507首)
361
《放歌用少白韻》 明·陳言
一百五日又欲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眼看春色如流水,人生相命亦如此。
百年三萬六千朝,倏忽須臾難久恃。
君不見十八羽林郎,君王手賜黃金鐺。
362
《紫陌行》 明·韓上桂
圣朝明日麗中天,漢代祥云接御煙。
百二關河開錦繡,三千龍虎護幽燕。
幽燕士女多婉孌,洛渭風塵同眷戀。
但學吹簫駕碧空,豈惜鳴鑾買歌扇。
364
《哭從兄益吾教諭》 明·劉三吾
多年大治之官去,近日哀音始得聞。
蝸角祇緣爭戰久,鸰原遂有死生分。
可憐怕道終無后,誰憶中郎所著文。
想見散花洲渚上,至今猶自結愁云。
365
《安將軍歌》 明·劉原俊
安將軍,紫髯鐵面多戰勛,猛氣散作西山云。
前年紅巾入城府,赤子滿城誰父母。
將軍血戰城東門,五百健兒齊奮武。
更有大郎猛于虎,身屬櫜鞬寶刀舞。
366
《舟中寄張外史》 明·盧大雅
棹郎催踏春溪舫,阻我辭君散木亭。
江水未應春去漲,鄉山偏向別時青。
煙波釣艇新沖雨,河漢仙槎舊犯星。
輸與仙都吉居士,一簾山雨聽鵝經。
367
《送邵文敬主事》 明·陸釴
珊瑚木難世所罕,才華見羨難為款。
日短天寒客欲行,詩壇別后誰為伴。
用之非宜復可惜,千倉萬庾塵初滿。
淮河濤瀾九月高,研豪陳墨猶余浣。
368
《題任少監百馬圖》 明·夢觀法師
敦煌水涸龍駒伏,未央廄前秋草綠。
驢駝負石玉門關,舊苑空馀三十六。
憶昔高皇馬百匹,騊駼車府無監牧。
只留太仆掌天閑,不許田駑食民谷。
369
《寄黃鐘梅比部》 明·明沈定王
芙蓉雙闕散晨褷,遙憶仙郎寓直歸。
風度鶯聲過御苑,青分柳色上朝衣。
開簾清署文流集,點筆閑窗春鳥啼。
為念故人頻問訊,析津南望有鴻飛。
370
《題王冕梅花揭篷圖》 明·南洲法師
王郎寫梅如寫神,天機到手驚絕倫。
自言臨池得家法,開縑散作江南春。
酒酣豪叫呼霜,寶泓倒飲隃糜薰。
龍跳虎臥意捷出,縱橫錯漠迷芳塵。
372
《大堤曲》 明·沈愚
妾家住近橫塘隅,鴛鴦紋繡紅羅襦。
蛾眉淡掃遠山碧,耳榼低垂明月珠。
蘭風吹散大堤上,柳絲搖金花作障。
玉壺清酒波粼粼,鯉魚尾雜猩猩唇。
艷歌宛轉凝流云,勸郎徘徊留好春,好春不留愁殺人。
374
《蚤入承天門見鴉次韻》 明·嚴嵩
喧鴉爭入帝城飛,映霧翻林飏曙暉。
宮女乍聞驚夢起,省郎紛逐散朝歸。
聲傳萬井含鐘杳,影落千門帶月稀。
還向昭陽自來去,綠窗凝望重依依。
376
《題羲之觀鵝圖》 明·岳正
洛陽天子身衣青,典午橫被清談傾。
群公各抆新亭淚,諸王獨擅江東名。
王家子弟誰如玉,郎君解坦東床腹。
內史由來是散階,右軍未必非雌伏。
378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 關于散郎的詩詞 描寫散郎的詩詞 帶有散郎的詩詞 包含散郎的古詩詞(50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