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教授的詩詞(443首)

    141 《予三十年前為宿州教授今涂次見諸生一二人》 宋·晁說之

    滄海枯來失夜光,泰山走去誤朝陽。
    可憐憔悴蒼顏客,曾是呻吟黃卷郎。

    142 《和吳教授投贈二首》 宋·劉克莊

    三徑荒涼手自開,旋移花竹剪蒿萊。
    休休豈不緣迂惰,屑屑何為費往來。
    明主只今蒐墜典,故人太半客翹材。
    累臣方臥漳濱疾,錯夢鈞天聽樂回。

    143 《和吳教授投贈二首》 宋·劉克莊

    袞袞登瀛更上坡,且容老子釣煙波。
    鳳麟自合呈祥瑞,鳧雁何曾擊少多。
    時有耦耕人共語,亦無問字客相過。
    倒囊欲答驪珠贈,柰此家徒四壁何。

    144 教授方君孺人劉氏哀詩二首》 宋·劉克莊

    古昔尊年德,今誰問孝廉。
    空煩推轂薦,不合相輪尖。
    郕叟行歌樂,臺卿自志謙。
    嗟予老而禿,何以發幽潛。

    145 教授方君孺人劉氏哀詩二首》 宋·劉克莊

    伯姊真賢婦,閨門行可師。
    雖從合拊禮,似欠悼亡詩。
    壁已空遺掛,碑誰補色絲。
    嗟呼保及矣,托此識余悲。

    146 《哭葉孝錫教授》 宋·劉克莊

    瘴云深處死,太息柰君何。
    詩友俱來吊,埋銘久未磨。
    箕裘無子繼,書畫落人多。
    舊宅今移主,斜陽掩涕過。

    147 《春初過王仲禮教授小園》 宋·曾幾

    幽居倦孤寂,俗駕難追攀。
    相攜筇九節,徑造茅三間。
    三卿貧無事,況得獨冷官。
    衡門靜如水,委巷深于山。

    148 《汪{左山右客}仁教授即官舍作齋予以獨冷名之》 宋·曾幾

    昔君困虀鹽,蓬首窗下讀。
    秋螢屢乾死,明月以為燭。
    麻衣肘欲穿,才換一袍綠。
    豈知冷淡債,十載償未足。

    149 《張耆年教授置酒官舍環碧散步上園煎桃花茶》 宋·曾幾

    何許清尊對物華,廣文官舍似僧家。
    向人只合供談笑,領客猶能辦咄嗟。
    光動杯盤環碧水,香隨珠履上園花。
    公如不厭過從數,但煮東坡所種茶。

    150 《送紹興張耆年教授之永嘉學官》 宋·曾幾

    海內孤寒士,江頭獨冷官。
    胡為涉修阻,不肯近長安。
    蠲紙無留筆,生枝不帶酸。
    名山天下少,行矣雪消殘。

    151 《次韻周教授秋懷》 宋·陳與義

    一官不辦作生涯,幾見秋風捲岸沙。
    宋玉有文悲落木,陶潛無酒對黃花。
    天機袞袞山新瘦,世事悠悠日自斜。
    誤矣載書三十乘,東門何地不宜瓜。

    152 《留別康元質教授》 宋·陳與義

    腐儒身世已百憂,此去行年豈堪記。
    岳陽樓前一杯酒,與子同州復同味。
    洞庭秋氣運蒼梧,天高地遠魚龍呼。
    莫倚仲宣能作賦,不隨文若事征途。

    153 《錢東之教授惠澤州呂道人硯為賦長句》 宋·陳與義

    君不見銅雀臺邊多事土,走上觚棱蔭歌舞。
    余香分盡垢不除,卻寄書林汙縑楮。
    豈如此瓦凝青膏,冷面不識奸雄曹。
    呂公已去泫余泣,通譜未許弘農陶。

    154 《同年楊謹仲教授生日》 宋·周必大

    玉笥岧嶤秀倚空,清江汀瀅日朝東。
    杜蕭安在王陳遠,極貴長生總屬公。

    155 《同年楊謹仲教授生日》 宋·周必大

    伯起宜橫講殿經,若為臨賀復廬陵。
    朝來冠雀銜三鳣,敢賀先生自此升。

    156 《同年楊謹仲教授生日》 宋·周必大

    孝行陰功未易量,從來家住玉田坊。
    人間柳復三千歲,海上他時日更長。

    157 《同年楊謹仲教授生日》 宋·周必大

    載酒過門欲壽公,酒杯有限壽無窮。
    玉樽只在天西北,不惜年年為一中。

    158 《送蔡德輝教授三首》 宋·周必大

    天馬元從西極來,頻年伏櫪伴駑駘。
    如今始覺升沉異,萬里追風道路開。

    159 《送蔡德輝教授三首》 宋·周必大

    曉折臺城楊柳枝,夕登瓜步佛貍祠。
    請君收拾江山助,歸和薰風殿閣詩。

    160 《送蔡德輝教授三首》 宋·周必大

    幾回送客大江頭,今渡江頭特地愁。
    豈是陽關動凄怨,同僚情分正綢繆。

    * 關于教授的詩詞 描寫教授的詩詞 帶有教授的詩詞 包含教授的古詩詞(44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