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子昔的詩詞(187首)
161
《賦新繁周表權如詔亭》 宋·任伋
盡道君家教育深,義方高作靄儒林。
彩衣已是真郎貴,紫詔方旌昔日心。
鯉每趨庭惟獨立,鶴常和子自鳴陰。
此之能事人方信,勝積籯中十萬金。
163
《重建峴山羊侯祠歌》 宋·王洙
襄陽南出大路奔,小山曰峴名特尊。
山形卑墮不峻極,屹若巨首臨江濆。
大山半空不成霍,絕水闕左非其亹。
砠巔赑屭戴危石,箕踞曼衍羅芳蓀。
164
《東州逸黨》 宋·顏太初
天之有常度,躔次絕乖離。
地之有常理,沈潛無變虧。
人之有常道,高下遵軌儀。
三才各定位,萬古永不移。
165
《董烈婦行》 明·祝允明
大壑松不雕,高山石不朽。
覆載無改易,世有董烈婦。
烈婦王氏名桂芳,十七嫁與董家郎。
董郎臥瘵一年死,烈婦嘔血手斂藏。
169
《送證上人住持道場》 明·高啟
緌公昔年住寶坊,龍象蹴踏騰毫芒。
袈裟曾侍玉座旁,萬眾闤聽講仁王。
弟子如云來四方,朝鐘暮鼓鳴高堂。
西歸蔥嶺今幾霜,缽傳曇師道彌昌。
170
《聞鴞》 宋·王禹偁
元精育萬匯,羽族何茫茫。
為怪有鴟鴞,為瑞稱鳳皇。
鳳皇不時出,未識五色章。
吾生在鄒魯,風土殊遠方。
172
《不見陽城驛》 宋·王禹偁
不見陽城驛,空吟昔人詩。
誰改避賢郵,唱首元微之。
微之謫江陵,顦悴為判司。
路宿商山驛,一夕見嗟咨。
173
《明道祠滿》 宋·劉克莊
初作衡山香火緣,不教俗事到吟邊。
清狂疇昔有三藁,警策即今無一聯。
汝輩未宜輕宿士,此翁猶及見先賢。
丁寧稚子收殘草,他日箋家要譜年。
174
《重次臞軒韻二首》 宋·劉克莊
憶昔抽毫白玉堂,奏篇字字谷年荒。
內人久已呼才子,明主今方記寢郎。
駑豆未應堪秣驥,鶉籠誰道可容皇。
何當雅奏登郊廟,一洗梨園與教坊。
175
《南華五十韻》 宋·朱翌
鄉里黃梅接,家居祖剎鄰。
常聞肉身佛,甘作硙坊人。
堅有懸腰石,空無拂鏡塵。
已舂諸米熟,自識本心真。
176
《贈路芾德章》 宋·趙蕃
憶昔介庵老,視我猶子弟。
于今于越州,必灑西州涕。
重憶郎中公,契與外氏通。
慨我未知學,一見寧發蒙。
180
《寄陳國錄》 宋·方岳
秋宵一何長,客夢一何短。
坐為識丁累,彈鋏落孤館。
所思渺寒江,苦惜會面罕。
豈無人攜人,情話誰與款。
* 關于教子昔的詩詞 描寫教子昔的詩詞 帶有教子昔的詩詞 包含教子昔的古詩詞(18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