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故志的詩詞(766首)

    321 《七諫》 兩漢·東方朔

    初放
    平生于國兮,長于原野。
    言語訥譅兮,又無彊輔。
    淺智褊能兮,聞見又寡。

    楚辭

    322 《哀時命》 先秦·莊忌

    哀時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時!
    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與期。
    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屬詩。
    夜炯炯而不寐兮,懷隱憂而歷茲。

    楚辭

    323 《九懷》 兩漢·王褒

    匡機
    極運兮不中,來將屈兮困窮。
    余深愍兮慘怛,愿一列兮無從。
    乘日月兮上征,顧游心兮鄗酆。

    楚辭

    324 《九嘆》 兩漢·劉向

    逢紛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楚辭

    325 《與陳伯之書》 南北朝·丘遲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才為世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昔因機變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開國稱孤。
    朱輪華轂,擁旄萬里,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
    圣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側于萬物。
    將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

    書信

    326 《閑情賦》 魏晉·陶淵明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
    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于諷諫。
    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
    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為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寫人美人

    327 《樂羊子妻》 南北朝·范曄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
    妻曰:“妾聞志士不飲‘ 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于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初中文言文贊頌女子傳記

    328 《始得西山宴游記》 唐·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初中文言文游記寫景抒懷懷才不遇

    329 《為學一首示子侄》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
    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初中文言文學習哲理故事

    330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331 《齊桓晉文之事》 先秦·孟子及弟子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無以,則王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

    高中文言文游說仁政思想故事

    332 《伶官傳序》 宋·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
    此三者,吾遺恨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高中文言文史論序文

    333 《霍光傳(節選)》 兩漢·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騎將軍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少兒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因絕不相聞。
    久之,少兒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貴幸。

    傳記

    334 《稽山書院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
    其應乎感也,則為惻隱,為羞惡,為辭讓,為是非;其見于事也,則為父子之親,為君臣之義,為夫婦之別,為長幼之序,為朋友之信。

    詠物

    335 《勾踐滅吳》 先秦·佚名

    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乃號令于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高中文言文勵志歷史故事

    336 《胡笳十八拍》 兩漢·蔡文姬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后漢祚衰。
    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
    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

    敘事長詩感傷人生樂曲

    337 《送東陽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初中文言文贈言勸勉學習勵志序文

    338 《論語十二章》 先秦·佚名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初中文言文學習哲理

    339 《稼說送張琥》 宋·蘇軾

    曷(盍)
    嘗觀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
    其田美而多,則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則種之常不后時,而斂之常及其熟。
    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實,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畝之田。

    送別勸勉寓理

    340 《擬孫權答曹操書》 宋·蘇軾

    權白孟德足下:辱書開示禍福,使之內殺子布,外擒劉備以自效。
    書辭勤款,若出至誠,雖三尺童子,亦曉然知利害所在矣。
    然仆懷固陋,敢略布。
    昔田橫,齊之遺虜,漢高祖釋酈生之憾,遣使海島,謂橫來大者王,小者侯,猶能以刀自剄,不肯以身辱于劉氏。

    書信

    * 關于故志的詩詞 描寫故志的詩詞 帶有故志的詩詞 包含故志的古詩詞(76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