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政欲的詩詞(732首)

    221 《酹江月(揚州菊坡席上作)》 宋·曾協

    一年好處,是霜輕塵斂,山川如洗。
    晚菊留花供燕賞,金縷寶衣銷地。
    舊觀初還,層樓相望,重見升平際。
    小春時節,綺羅叢里人醉。

    友誼贊美懷念友人

    222 《浣溪沙》 宋·趙彥端

    菊已開時梅未通。
    似寒如暖意融融。
    情親語妙一杯中。
    歌舞欲來須更理,林泉有樂政須同。
    好詩多味酒無功。

    223 《浣溪沙(過臨川席上賦此詞)》 宋·張孝祥

    我是臨川舊史君。
    而今欲作嶺南人。
    重來遼鶴事猶新。
    去路政長仍酷暑,主公交契更情親。
    橫秋閣上晚風勻。

    224 《鷓鴣天(社日落成煙雨樓二首)》 宋·李處全

    煙雨溟溟趁落成。
    只應天欲稱佳名。
    萬絲明滅青山映,匹素濃纖氵錄水縈。
    民亦樂,美能并。
    酒杯莫惜十分傾。
    要知社下平生志,觴政聊須為主盟。

    225 《鷓鴣天(社日落成煙雨樓二首)》 宋·李處全

    煙雨溟溟趁落成。
    只應天欲稱佳名。
    萬絲明滅青山映,匹素濃纖氵錄水縈。
    民亦樂,美能并。
    酒杯莫惜十分傾。
    要知社下平生志,觴政聊須為主盟。

    226 《寶鼎現(上元)》 宋·趙長卿

    囂塵盡掃,碧落輝騰,元宵三五。
    更漏永、遲遲停鼓。
    天上人間當此遇。
    正年少、盡香車寶馬,次第追隨士女。

    宋詞三百首婉約詠物寫雨懷人

    227 《水調歌頭(湯坡見和、用韻為謝)》 宋·辛棄疾

    白日射金闕,虎豹九關開。
    見君諫疏頻上,高論挽天回。
    千古忠肝義膽,萬里蠻煙瘴雨,往事莫驚猜。
    政恐不免耳,消息日邊來。

    宋詞精選詠物梅花愛國

    228 《永遇樂》 宋·辛棄疾

    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萬松手種,政爾堪嘆。
    何日成陰,吾年有幾,似見兒孫晚。
    古來池館,云煙草棘,長使后人凄斷。

    229 《征招》 宋·姜夔

    篷方底,舟師行歌,徐徐曳之如偃臥榻上,無動搖突兀勢,以故得盡情騁望。
    予欲家焉而未得,作徵招以寄興。
    徵招、角招者,政和間,大晟府嘗制數十曲,音節駁矣。
    予嘗考唐田畸聲律要訣云:徵與二變之調,成非流美,故自古少徵調曲也。

    230 《水調歌頭(圓史宰受薦)》 宋·徐鹿卿

    五剡乃脫選,通籍入金閨。
    祖宗立法初意,正欲獵英奇。
    近世流風薄矣,強者立躋霄漢,弱者困塵泥。
    流水伯牙操,底處有鐘期。

    春天寫景兒童生活

    231 《乳燕飛(次岳總干韻)》 宋·黃機

    擊碎珊瑚樹。
    為留春、怕春欲去,駛如風雨。
    春不留兮君休問,付與流鶯自語。
    但莫賦、綠波南浦。

    232 《滿江紅》 宋·黃機

    萬灶貔貅,便直欲、掃清關洛。
    長淮路、夜亭警燧,曉營吹角。
    綠鬢將軍思飲馬,黃頭奴子驚聞鶴。
    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

    233 《水調歌頭(戊申送厲守赴濡須漕)》 宋·李曾伯

    締好恨不早,覿面雅相知。
    璿星樓上,一見天產此英奇。
    功在淮梁砥柱,政藹漢扶襦衤夸,僅借寇恂期。
    懊惱劍花冷,手欲鲙鯨鯢。

    隱逸寫景抒懷

    234 《八聲甘州(感興)》 宋·何夢桂

    嘆人生聊爾,便晨風、翼倦也回飛。
    況自騎款段,欲追騏驥,千里安之。
    種得玄芝瑤草,不染滿頭絲。
    一醉梅花下,笑舞青衣。

    235 《醉落魄·九日吳勝之運使黃鶴山登高》 宋·戴復古

    龍山行樂。
    何如今日登黃鶴。
    風光政要人酬酢。
    欲賦歸來,莫是淵明錯。
    江山登覽長如昨。
    飛鴻影里秋光薄。
    此懷祗有黃花覽。
    牢裹烏紗,一任西風作。

    重陽節抒懷愛國

    236 《鷓鴣天》 宋·中國章

    載地分符衣繡衣。
    棠陰處處浙東西。
    政成已可書銀筆,詞鹿仍堪付雪兒。
    春未半,日方遲。
    御溝金裊柳如絲。
    鳳池留得梅花住,欲與先竹薦壽卮。

    237 《問說》 清·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
    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

    小學文言文學習哲理

    238 《論語十則》 先秦·佚名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為政》)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初中文言文對話學習哲理

    239 《唐雎不辱使命》 先秦·劉向 撰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說 通:悅)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

    初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贊美寫人謀略

    240 《隆中對》 魏晉·陳壽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

    初中文言文贊美寫人

    * 關于政欲的詩詞 描寫政欲的詩詞 帶有政欲的詩詞 包含政欲的古詩詞(73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