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政政的詩詞(870首)

    141 《見王參政》 宋·李思衍

    獵獵風沙透紙窗,地爐火歇冷侵床。
    一聲孤鶴淚殘月,幾杵疏鍾敲曉霜。
    黍律噓春燕谷暖,梅花入夢楚天長。
    歸期乞趁東風軟,醉裊絲鞭吟綠楊。

    142 《賀蕭致政慶恩拜命》 宋·李庭

    玉立諸郎總席珍,名登天府早榮親。
    讀書聞道超千古,教子如君有幾人。
    行際風云攀郄桂,先沾雨露及莊椿。
    浮山名壽參天翠,長與藍袍色斗新。

    143 《補史十忠詩·參政行丞相事陸公秀夫》 宋·劉壎

    天地無托足,海天同隰光,明知復何為。
    不忍隳三綱。
    裸薦覬少延,謳歌寧遠忘。

    144 《政和親郊三首》 宋·仁宗

    因山為高,爰陟其首。
    玉趾躩如,在帝左右。
    帝謂我王,予懷仁厚。
    湊言顧之,永綏九有。

    145 《政和親郊三首》 宋·仁宗

    于穆文宜,妙道九德。
    默契靈心,筆基王跡。
    避佑后人,垂裕罔極。
    合食昭芳,孝思維則。

    146 《政和親郊三首》 宋·仁宗

    于皇順祖,積德累祥。
    發源深厚,不耀其光。
    基天明命,劂后克昌。
    是孝是享,申錫無疆。

    147 《上樓參政》 宋·邵經國

    聞道先生欲掛冠,先生幾日出長安。
    去時莫待淋頭雨,歸日須防徹骨寒。
    已遂平生多少志,莫令末路去留難。
    二疏畢竟成何事,留取他年作畫看。

    148 《參政宣獻樓公挽歌辭》 宋·史彌寧

    欲知天意各英奇,端為斯文待發揮。
    挺挺魏暮祖風烈,堂堂伏湛國光輝。
    久參機政儒臣貴,未到公臺物論違。
    丹旐東風馬鞍裊,送車誰不淚襟衣。

    149 《參政宣獻樓公挽歌辭》 宋·史彌寧

    耆英續續必重泉,好在靈光獨巋然。
    入侍已成鴻鵠羽,退休俄值白雞年。
    傷心藏笈書無恙,盥手開緘墨尚鮮。
    刮目相期良不薄,可無斗酒奠橋玄。

    150 《讀政黃牛》 宋·釋了悟

    清曠情懷世莫羈,放心異類樂斯時。
    千山萬水無窮意,只許灘頭白鷺知。

    151 《和參政李漢老》 宋·釋彌光

    胡床穩坐已通津,何處更尋不二門。
    八苦起時全體現,不知誰解報深恩,

    152 《青州資政寄示小楷伯夷頌許昌相公以詩跋尾因》 宋·蘇舜元

    法書遙逐使車還,嘉句新從相府頌。
    牢落二賢天地外,風流三絕古今間。
    臺文競耀高逾麗。
    化筆交揮老更閑。
    不用悲吟恐飛去,豈無神物護重關。

    153 《惠政橋》 宋·孫應鳳

    百仞崖邊有此橋,地平路穩玉聰驕。
    惠而知政今如此,拈起橋名問國僑。

    154 《思政堂》 宋·唐時

    邵陽府第之西,湖山之東,耽耽大廈磨蒼穹。
    賢哉鄭侯為棟隆,朝夕思政於其中。

    155 《寄荔枝與盛參政》 宋·田從易

    櫻桃真小子,龍眼是凡姿。
    橄欖為下輩,枇杷作客兒。

    156 《送鹿伯可致仕歸天臺兼簡致政龍學給事吳明可》 宋·王曉

    握蘭肯受二毛侵,高節須知映古今。
    煙閣云臺辭帝闕,風裘雪帽返家林。
    殿庭不待新鳴玉,里舍聊揮舊賜金。
    猿鶴不須驚與怨,道人軒冕本無心。

    157 《謁善政祠》 宋·魏雩

    攜家再謁長官祠,桂子風吹游子衣。
    惠澤至今猶瀚漫,官楹雖古自光輝。
    梅梁偃蹇蒼龍伏,石級參差白雪飛。
    此地本非供玩賞,騷人到此自忘歸。

    158 《召赴資政殿聽讀詩義感事》 宋·吳充

    雪銷鳷鵲御溝融,燕見殊恩綴上公。
    晝日乍驚三接寵,正風獲聽二南終。
    解頤共仰天顏喜,墻面裁容圣域通。
    午漏漸長知禹錫,侍臣何術補堯聰。

    159 《本心參政約游西山分韻得頂字》 宋·徐集孫

    仆仆事行役,度盡千峰頂。
    恣覽亦云倦,困臥殊未醒。
    西爽俄見要,前約欲重訂。
    結習若猶在,寧復計兩脛。

    160 《題觀政堂》 宋·薛極

    野水瀰茫春更多,文昌觀政意如何。
    了無慚色清相照,試聽當年襦袴歌。

    * 關于政政的詩詞 描寫政政的詩詞 帶有政政的詩詞 包含政政的古詩詞(87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