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政慚的詩詞(174首)

    41 《待漏入閣書事,奉贈元九學士閣老》 唐·白居易

    衙排宣政仗,門啟紫宸關。
    彩筆停書命,花磚趁立班。
    稀星點銀礫,殘月墮金環。
    暗漏猶傳水,明河漸下山。

    42 《九日宴集,醉題郡樓,兼呈周、殷二判官》 唐·白居易

    前年九日馀杭郡,呼賓命宴虛白堂。
    去年九日到東洛,今年九日來吳鄉。
    兩邊蓬鬢一時白,三處菊花同色黃。

    43 《自到郡齋僅經旬日方專公務未及宴游偷閑…仍呈吳中諸客》 唐·白居易

    渭北離鄉客,江南守土臣。
    涉途初改月,入境已經旬。
    甲郡標天下,環封極海濱。
    版圖十萬戶,兵籍五千人。

    44 《和春深二十首》 唐·白居易

    何處春深好,春深富貴家。
    馬為中路鳥,妓作后庭花。
    羅綺驅論隊,金銀用斷車。
    眼前何所苦,唯苦日西斜。

    45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 唐·李商隱

    照席瓊枝秀,當年紫綬榮。
    班資古直閣,勛伐舊西京。
    在昔王綱紊,因誰國步清。
    如無一戰霸,安有大橫庚。

    46 《和元常侍除浙東留題》 唐·路貫

    謝安致理逾三載,黃霸清聲徹九重。
    猶輟珮環歸鳳闕,且將仁政到稽峰。
    林間立馬羅千騎,池上開筵醉一鐘。
    共喜甘棠有新詠,獨慚霜鬢又攀龍。

    唐詩三百首愛情相思宴飲感慨

    47 《洋州于中丞頃牧左綿題詩越王樓上朝賢繼和輒課四韻》 唐·劉璐

    隔政代君侯,多慚跡令猷。
    山光來戶牖,江鳥滿汀洲。
    雅韻徵朝客,清詞寫郡樓。
    至今謠未已,注意在洋州。

    48 《蒙恩除替將還京洛偶敘所懷因成六韻呈軍事院諸公…秀才》 唐·崔璞

    兩載求人瘼,三春受代歸。
    務繁多簿籍,才短乏恩威。
    共理乖天獎,分憂值歲饑。
    遽蒙交郡印,安敢整朝衣。
    作牧慚為政,思鄉念式微。
    儻容還故里,高臥掩柴扉。

    49 《送青陽李明府》 唐·杜荀鶴

    善政無慚色,吟歸似等閑。
    惟將六幅絹,寫得九華山。
    求理頭空白,離京債未還。
    仍聞猿與鶴,都在一船間。

    50 《送青陽李明府》 唐·杜荀鶴

    善政無慚色,吟歸似等閑。
    惟將六幅絹,寫得九華山。
    求理頭空白,離京債未還。
    仍聞猿與鶴,都在一船間。

    51 《贈江西周大夫(一作贈周太史)》 唐·陳陶

    否極生大賢,九元降靈氣。
    獨立正始風,蔚然中興瑞。
    淵倫照三古,磊落涵涇渭。
    真貌月懸秋,雄詞雷出地。

    52 《雜寓興》 唐·皎然

    嗟嗟號呶子,世稱謫仙儔。
    媚俗被鮫綃,欺天薦昫修。
    奔景謂可致,馳齡言易流。
    燕昭昧往事,嬴政亡前籌。

    53 《雜寓興》 唐·皎然

    嗟嗟號呶子,世稱謫仙儔。
    媚俗被鮫綃,欺天薦昫修。
    奔景謂可致,馳齡言易流。
    燕昭昧往事,嬴政亡前籌。

    54 《假山》 唐·齊己

    匡廬久別離,積翠杳天涯。
    靜室曾圖峭,幽亭復創奇。
    典衣酬土價,擇日運工時。
    信手成重疊,隨心作蔽虧。

    55 《悼亡詩三首》 魏晉·潘安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
    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悼亡組詩

    56 《沁園春(再和)》 宋·劉克莊

    慚愧清朝,罷貢包茅,住發牙璋。
    便羊裘歸去,難留嚴子,牛衣病臥,肯泣王章。
    疇昔憂天,如今懷土,田舍雞肥社酒香。
    甘雨足,且免扶鉏苦,免踏車忙。

    57 《水調歌頭》 宋·陳居仁

    重過釣臺路,風物故依然。
    羊裘軒上,俯臨清泚面孱顏。
    仰見先生風節,更有兩公名德,冰雪照人寒。
    龍野方馳逐,鴻翼自孤騫。

    58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59 《霍光傳(節選)》 兩漢·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騎將軍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少兒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因絕不相聞。
    久之,少兒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貴幸。

    傳記

    6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 關于政慚的詩詞 描寫政慚的詩詞 帶有政慚的詩詞 包含政慚的古詩詞(17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