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收效的詩詞(118首)
61
《感事》 宋·石介
吾賞觀中夏,地平如砥石。
幅員數萬里,車馬通轍跡。
帝宅君土中,紫垣當辰極。
長江斷其南,絕塞經其北。
62
《破紅巾》 元·吳訥
君不見蘄黃兒,紛紛白馬張紅旗。
去年陷湖北,今年陷淮西。
遂令深山之民皆帶甲,四海澒洞含瘡痍。
堆金積玉亦何有,略地攻城徒爾為。
66
《楊行密疑冢》 明·趙滂
荒郊石羊眠不起,枯冢累累各相似。
海陵冤骨無人收,豈有兒孫來擘紙。
幾堆空土效曹瞞,百戰江南帝徐李。
龍山突兀表忠祠,至今父老思錢氏。
67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68
《寄曾子固》 宋·王安石
吾少莫與何,愛我君為最。
君名高山岳,嵑樂嵩與泰。
低心收憃友,似不讓塵境。
又如滄江水,不逆溝畎澮。
69
《次韻謝李安上惠茶》 宋·秦觀
故人早歲佩飛霞,故遣長須致茗芽。
寒橐遽收諸品玉,午甌初試一團花。
著書懶復追鴻漸,辨水時能效易牙。
從此道山春困少,黃書剩校兩三家。
71
《葛氏鼎》 宋·歐陽修
大河昔決東南流,蕭條東郡今止湫。
我從故老問其由,云古五鼎藏高丘。
地靈川秀草木稠,郁郁佳氣蒸常浮。
惟物伏見數有周,秘藏奇怪神所搜。
72
《鞏縣初見黃河》 宋·歐陽修
河決三門合四水,徑流萬里東輸海。
鞏洛之山夾而峙,河來嚙山作沙嘴。
山形迤邐若奔避,河益洶洶怒而詈。
舟師弭楫不以帆,頃刻奔過不及視。
75
《寄許越州》 宋·梅堯臣
開元冠蓋里,無若賀知章。
乞得鏡湖水,洗出明月光。
行坐鏡與月,身衣羽人裳。
心存黃庭經,目視白鳥行。
76
《謫居感事》 宋·王禹偁
遷謫獨熙熙,襟懷自坦夷。
孤寒明主信,清直上天知。
消息還依道,生涯只在詩。
惟尚諭山水,詎敢詠江蘺。
77
《過揚子江》 宋·王令
長江來何從,遠自西極詹。
中破蜀山流,始與巴水兼。
川原日混合,淚射勢益嚴。
奔渾萬里流,不自頃刻淹。
78
《贈空上人》 宋·曾幾
我搴空門秀,得之古疏山。
斯人器玉壺,中有寶月寒。
四壁澹相對,安身一蒲團。
玲瓏六窗靜,竟日心猿閒。
80
《太和湯吟》 宋·邵雍
二味相知就甕頭,一般收口效偏優。
同斟祗卻因無事,獨酌何嘗為有愁。
才沃便從真宰辟,半醺仍約伏義游。
人間盡愛醉時好,未到醉時誰肯體。
* 關于收效的詩詞 描寫收效的詩詞 帶有收效的詩詞 包含收效的古詩詞(11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