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攀松的詩詞(385首)

    21 《奉懷潘松溪先生》 明·許伯旅

    壯日劬書盡五車,攀龍曾上太清家。
    老歸栗里惟耽酒,官滿河陽尚有花。
    歲晚驊騮知道路,天寒鴻雁啄汀沙。
    英賢出處關機運,亦欲東溟理釣槎。

    22 《自畫萬壑松風圖歌贈天迨朱秉中梅花巢》 明·虞堪

    天臺萬八千丈山,桃花久不流人間。
    上當牛斗開天關,仙人幾度招我窮幽攀。
    瓊臺玉闕迥寂寞,石橋且滑空潺湲。
    曾識高人姓朱者,讀書縛屋蓮峰下。

    23 《道旁大松人取以為明》 宋·王安石

    龍甲虬髯不可攀,亭亭千丈蔭南山。
    應嗟無地逃斤斧,豈愿爭明爝火間。

    24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唐·孟浩然

    一作和李侍御渡松滋江
    南紀西江闊,皇華御史雄。
    截流寧假楫,掛席自生風。
    僚寀采爭攀鹢,魚龍亦避驄。
    坐聞白雪唱,翻入棹歌中。

    25 《青青澗上松送致遠入官》 宋·范成大

    青青澗上松,廖廖澗底柏。
    松森上曾云,柏局抱幽石。
    偃植雖不同,臭味乃相得。
    千霜與百雪,偶立眾芳側。

    26 《謝潘令衛惠松木》 宋·鄭剛中

    子美欲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正宗是士俱歡顏。
    嗟我一室久疏陋,風飄雨剝堵不環。
    欲具茅茨小編葺,斤斧四顧家無山。
    誰謂潘郎坐華屋,肯為湫隘興永嘆。

    27 《五松寺》 宋·李彌遜

    秋風吹客衣,去路倚天碧。
    躋攀一何苦,政坐受山癖。
    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曇宅。
    至今梧竹陰,列屋棲禪寂。

    28 《題湯松年畫卷》 宋·仇遠

    紫蠟團心栗玉忪,荼下蘼香色似同宗。
    因思弄蕊攀條處,花刺勾人曉露濃。

    29 《為張仲照丈題梁公約畫松》 近代·陳三立

    鄰園二古松,歲必臨數視。
    挺出掛云雨,蒼虬互拏臂。
    塊然立其下,嘯詠脫濁世。
    邂逅主人歸,偕賞益瑰異。

    30 《酌道傍古松下錢王水絕頂微露塔尖聞有僧院名》 宋·張镃

    山圍當車巾,佳興坌滿前。
    盤松儼如畫,蓋疊疎蘿纏。
    沙平恰席許,坐蔭宜鋪氈。
    扶筇瞰根穴,湛碧泓寒泉。

    31 《蟠松》 宋·葉茵

    一畝清陰覆客衣,相逢疑是草堂時。
    隱然錯節盤根勢,欠者昂霄聳壑姿。
    天遣蟄龍憑石窟,人攀巢鶻俯霜枝。
    百年培植今誰屬,何待歲寒然后知。

    32 《畫松為顧良弼主事題》 明·李東陽

    畫松不必真似松,風骨略與畫馬同。
    畢宏曹霸兩奇絕,妙意止在阿堵中。
    君家素壁光如雪,上有虬枝老垂鐵。
    晚歲長同怪石寒,炎天恥受高云熱。

    33 《松花》 宋·舒岳祥

    偃蹇不入俗,隨春也作花。
    高攀許樵子,輕掃落僧家。
    功用雖非藥,風標正似茶。
    秋風收子食,辟谷勝胡麻。

    34 《為胡后山提干詠南麓古松》 宋·舒岳祥

    志在千尋上,根蟠十里間。
    不除當路樹,為作對門山。
    田近龍常見,枝低鶻可攀。
    向來戎馬入,世故涉艱難。

    35 《和棁弟矮松寺留題》 宋·蘇頌

    曲干隱騰蛇,樛枝展翠華。
    何年喬岳種,移植法王家。
    得地煙云潤,盤根歲月賒。
    縱橫齊殿角,偃蹇拂檐牙。

    36 《靈巖寺偃松一首》 宋·蘇籀

    直哉十尋干,亭亭無附枝。
    紆哉獨縱肆,蟠據何離奇。
    垂髯郁千霜,蛟臂犀兕皮。
    揉剛為謙屈,至高而聽卑。

    37 《相和歌辭·銅雀妓》 唐·袁暉

    君愛本相饒,從來事舞腰。
    那堪攀玉座,腸斷望陵朝。
    怨著情無主,哀凝曲不調。
    況臨松日暮,悲吹坐蕭蕭。

    38 《黃頰山》 唐·王績

    別有青溪道,斜亙碧巖隈。
    崩榛橫古蔓,荒石擁寒苔。
    野心長寂寞,山徑本幽回。
    步步攀藤上,朝朝負藥來。
    幾看松葉秀,頻值菊花開。
    無人堪作伴,歲晚獨悠哉。

    寒食節傷懷思鄉

    39 《懷仙引》 唐·盧照鄰

    若有人兮山之曲,駕青虬兮乘白鹿,往從之游愿心足。
    披澗戶,訪巖軒,石瀨潺湲橫石徑,松蘿冪zx掩松門。
    下空濛而無鳥,上巉巖而有猿。
    懷飛閣,度飛梁。

    40 《入崖口五渡寄李適》 唐·宋之問

    抱琴登絕壑,伐木溯清川。
    路極意謂盡,勢回趣轉綿。
    人遠草木秀,山深云景鮮。
    余負海嶠情,自昔微尚然。

    * 關于攀松的詩詞 描寫攀松的詩詞 帶有攀松的詩詞 包含攀松的古詩詞(38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