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掩跡的詩詞(166首)

    121 《姑蘇雜詠 虎丘次清遠道士詩韻》 明·高啟

    神仙不可羈,乘螭躡云漢。
    豈將避嬴劉,荒山事窮竄。
    何年東觀海,一至此峰玩。
    悠悠清詩傳,窅窅遺跡漫。

    122 《姑蘇雜詠 圣姑廟》 明·高啟

    湖心涌出黿頭山,白波翠島非人寰。
    清虛宜作水仙府,鱗堂荷屋居其間。
    淵都群靈孰為主,煙鬢翛然一神女。
    柔姿誰敢狎相親,笑叱鼉龍起雷雨。

    123 《秋日江居寫懷(七首)》 明·高啟

    舌在休夸術未窮,且將蹤跡托漁翁。
    芙蓉澤國彌漫雨,禾黍田苗掩冉風。
    身計未成先業廢,心懷欲說舊交空。
    楚云吳樹無窮恨,都在蕭條隱幾中。
    ¤

    124 《謫居感事》 宋·王禹偁

    遷謫獨熙熙,襟懷自坦夷。
    孤寒明主信,清直上天知。
    消息還依道,生涯只在詩。
    惟尚諭山水,詎敢詠江蘺。

    125 《先儒》 宋·劉克莊

    先儒緒業有師承,非謂聞風便服膺。
    康節易傳于隱者,濂溪學得自高僧。
    眾宗虛譽相賢圣,獨守遺編當友朋。
    門掩荒村人掃跡,空鈔小字對孤燈。

    126 《燕巖行》 宋·白玉蟾

    有客來從天竺峰,渡溪恰趁一篙風。
    秋風著力送行李,吹入燕巖松竹里。
    松竹凄凄天作秋,空來空去空中浮。
    高巖萬丈聳空碧,仙翁騎鶴去無跡。

    127 《贈陳高士琴歌》 宋·白玉蟾

    昨夜西風起白蘋,從前湖海幾酸辛。
    感今懷古無限事,拄頰閑思一愴神。
    瓊窟先生鼓玉琴,一調一弄符我心。
    屈平宋玉不可挽,西風黃葉為知音。

    128 《和張安道讀杜集》 宋·蘇轍

    我公才不世,晚歲道尤高。
    與物都無著,看書未覺勞。
    微言精《老》、《易》,奇韻喜《莊》、《騷》。
    杜叟詩篇在,唐人氣力豪。

    129 《題鄠縣楊氏書樓》 宋·魏野

    竹多千畝馀,賣竹濟貧儒。
    門掩圭峰影,樓添鄠縣圖。
    蝸涎緣棟有,鶴跡入泉無。
    終約重來此,相鄰卜養愚。

    130 《次韻子云種竹》 宋·韓元吉

    官居地多隙,種竹及春早。
    蕭然三畝園,便可事幽討。
    層巒寓巖石,一目惜盡了。
    移根互掩映,取徑作深杳。

    131 《湖學別蘇召叟》 宋·劉過

    失學老無成,寧不心自慊。
    子聊生吾后,逸俟眼未見。
    委身入罏錘,顧此金百煉。
    有如頑鈍質,豈可便磨劃。

    132 《陪昆山邑游慧聚寺詩》 宋·朱翌

    日暗蒲針綠,風回柳影圓。
    好山如有舊,勝事頗相牽。
    紺宇欣留屐,炎官快著鞭。
    神工盤岌頁,妙手活蜿蜒。

    133 《大明鐃歌鼓吹曲十三篇》 元·楊維楨

    於王氣,涂之岡。
    五百祀,皇陵藏。
    火流烏,星流紅,駕生圣人應天祥。
    圣人生,六合一統天下昌。

    134 《溪山?翠圖》 明·唐寅

    春林通一徑,野色此中分。
    鶴跡松陰見,泉聲竹里聞。
    草青經宿雨,山紫帶斜曛。
    采藥知何處,柴門掩白云。

    135 《送陳資深歸廣》 明·楊基

    丈夫輕別離,投老欲入廣。
    奈何干戈際,萬里涉沆漭。
    茲城頗阜庶,有女供奉養。
    世亂得粗安,胡勞問鄉黨。

    136 《和永叔言懷》 宋·韓維

    弱歲抑衰病,掩關臥園廬。
    端居寡人事,永日惟對書。
    得花輒手植,生草每自鋤。
    最憐脩竹姿,擢干青玉如。

    137 《王氏園》 宋·鄭獬

    車馬少行跡,鄰僧為掩門。
    飛泉鳴似雨,老竹瘦於孫。
    幽鳥靜相語,晚花寒亦繁。
    主人雙綬重,游客倒金樽。

    138 《次韻梅守著作喜守粹冬杪祈雪春初獲應之什》 宋·強至

    郡境時雖泰,江鄉臘已深。
    群情憂雪晚,精意喜天忱。
    夙駕才分禱,春空倏變陰。
    銀成佛氏界,瓊掩帝家林。

    139 《平翠閣》 宋·陳師道

    我家山水間,耳目厭華麗。
    聞道浙西山,經年通夢寐。
    從為遠游客,忘郤歸來計。
    欲買湖上田,謝絕人間世。

    140 《送向兄荊父帥維揚二首》 宋·曾協

    大父曾開刺史天,固應陳跡尚依然。
    邦人卻怪家風在,故老今推宅相賢。
    仗鉞秉旄仍置使,輕裘纖帶更安邊。
    須知此日分憂重,更覺光榮掩后前。

    * 關于掩跡的詩詞 描寫掩跡的詩詞 帶有掩跡的詩詞 包含掩跡的古詩詞(16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