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接駕的詩詞(199首)
101
《雪中月波即事》 宋·葛紹體
天地黯淡疑古初,遠近依約垂冰壺。
樓閣突兀撐蘧廬,林阜參差自縈紆。
極目似接滄溟虛,流水迤邐隨城隅。
客舟飄飖帆影孤,紫幕半罩推蓬圖。
102
《哀呂東萊》 宋·鞏豐
嗚呼呂夫子,天姿素颙昂。
文獻紹家學,刻意稽虞唐。
看書如月,洞照所未詳。
云霧養豹質,彝尊瑑龍章。
103
《三峽橋》 宋·黃誥
橋壓神龍三四秋,良材應是鬼神搜。
猿猱爭飲澗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
隱士閑行隨白鹿,道人長往駕青牛。
靈源自與天河接,誰信江淮是末流。
106
《金石臺遙碧堂》 宋·黎道華
三真駕鶴朝上清,金童前導雙霓旌。
去如摶風不復返,至今霧雨愁青冥。
空山樓觀才煙靄,山根水作青羅帶。
道人綠發映方瞳,呼吸嵐光餐沆瀣。
107
《題仙都山》 宋·李建中
巖巖仙都山,肅肅黃帝宮。
巨石臨廣澤,千仞凌高穹。
肇當融結初,全得造化功。
深可蟠厚壤,峭疑接冥鴻。
108
《朝天堤》 宋·李翔
兩山吞浪白如煙,忽見橋梁接岸邊。
已是筑成堤上路,不須重喚渡頭船。
千年野鶴歸華表,百尺長虹駕巨川。
歲物已收人力暇,閭閻爭頌使君賢。
109
《桐柏觀》 宋·孫何
玉壇三級接秋空,此是仙家第幾重。
羽客有時來駕鶴,王人無歲不投龍。
微吟海月生巖桂,長嘯天風起潤松。
司馬先生何處去,篆碑猶有白云封。
110
《春集東園賦得葉字》 宋·王舉正
芳辰聊命駕,郊野賞心愜。
亭幽路郁紆,樹密花重疊。
暫紓朝紱勞,喜與朋簪接。
談塵逗松枝,宴賞澄竹葉。
含和寄簫散,選勝窮登躡。
行樂且躊躇,此游非日涉。
111
《春集東園賦得萼字》 宋·王洙
燕退朝事希,鳴騶出云閣。
近游速朋彥,名園接闉郭。
幽芳尚閑整,新樾已清漠。
歡談一坐傾,遞飲百分涸。
我亦醒而狂,遵溪縱行樂。
晚駕方惜歸,正巾墜香萼。
112
《洞霄山隱齋》 宋·聞九成
馀杭之西天柱峰,下有石洞蟠蒼龍。
齋居無塵山四合,仙人宴坐空翠中。
夜捫北斗罡氣接,晨吸東日精光通。
醉凌高風駕白鶴,笑視黃庭驅玉童。
113
《和閩帥》 宋·許應龍
龍飛天子攬英雄,舊德欣逢泰道通。
丹詔果然頒北闕,彩舟行矣駕東風。
雨馀杉徑新添綠,暖入花妝旋姹紅。
待得湖邊春色滿,我公已在鳳池中。
114
《問寐龍樓曉》 宋·尹直卿
父母人皆有,儀刑自冕旒。
問安趨燕寐,拂曉過龍樓。
鶴駕嚴晨衛,雞人徹夜籌。
茲闈天語接,飛棟月華收。
萬姓齊呼舞,三宮款獻酬。
小儒尤國切,幾白九分頭。
115
《歌兩淮》 宋·員興宗
君不見北風吹淮風浪黑,鐵馬千群凝一色。
當時廟論孰經濟,將相無言潛動魄。
或云南紀當何憂,今代諸葛身姓劉。
陸下喚取守淮甸,彼有勝算逾干矛。
116
《游王母岡》 宋·曾躍鱗
岡空云散凈如銀,石磴層層接九宸。
翠竹影搖湘浦夜,碧桃香藹武陵春。
但看此日燒丹灶,不見當年駕鶴人。
游遍瑤池歸去晚,一聲長嘯月華新。
119
《紫陌行》 明·韓上桂
圣朝明日麗中天,漢代祥云接御煙。
百二關河開錦繡,三千龍虎護幽燕。
幽燕士女多婉孌,洛渭風塵同眷戀。
但學吹簫駕碧空,豈惜鳴鑾買歌扇。
120
《答牛士良典簿》 明·林弼
海國秋風客鬢華,遠來共駕指南車。
越裳方物供周室,趙尉提封入漢家。
裘馬清狂成舊夢,斗牛空闊接仙槎。
扁舟準擬同歸去,明月洲前蘆荻花。
* 關于接駕的詩詞 描寫接駕的詩詞 帶有接駕的詩詞 包含接駕的古詩詞(19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