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接跡的詩詞(278首)

    101 《酬李郢夏日釣魚回見示》 唐·魚玄機

    住處雖同巷,經年不一過。
    清詞勸舊女,香桂折新柯。
    道性欺冰雪,禪心笑綺羅。
    跡登霄漢上,無路接煙波。

    102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103 《渚宮莫問詩一十五首》 唐·齊己

    莫問疏人事,王侯已任伊。
    不妨隨野性,還似在山時。
    靜入無聲樂,狂拋正律詩。
    自為仍自愛,清凈里尋思。

    104 《寄武陵貫微上人二首》 唐·齊己

    知泛滄浪棹未還,西峰房鎖夜潺潺。
    春陪相府游仙洞,雪共賓寮對玉山。
    詩里幾添新菡萏,衲痕應換舊斕斑。

    105 《七言》 唐·呂巖

    周行獨力出群倫,默默昏昏亙古存。
    無象無形潛造化,有門有戶在乾坤。
    色非色際誰窮處,空不空中自得根。

    寫景友情思念

    106 《七言》 唐·呂巖

    金丹一粒定長生,須得真鉛煉甲庚。
    火取南方赤鳳髓,水求北海黑龜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藥遣三元八卦行。

    107 《府尹王侍郎準制拜岳,因狀嵩高靈勝,寄呈三十韻》 唐·尉遲汾

    雄雄天之中,峻極聞維嵩。
    作鎮盛標格,出云為雨風。
    瑞時物不癘,順澤年多豐。
    加高冠四方,視秩居三公。

    樂府少年壯志組詩

    108 《思舊賦》 魏晉·向秀

    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
    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后各以事見法。
    嵇博綜技藝,于絲竹特妙。
    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

    辭賦精選悼亡友人

    109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110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111 《念奴嬌(送李士舉)》 宋·曹勛

    公家世德,建凌煙勛業,中興長策。
    三十年來,皆帝扆殊選,金甌名跡。
    眷倚江南,澄清一道,遴柬惟公得。
    西清嚴秘,龍光高動奎壁。

    112 《喜遷鶯》 宋·史達祖

    月波疑滴。
    望玉壺天近,了無塵隔。
    翠眼圈花,冰絲織練,黃道寶光相直。
    自憐詩酒瘦,難應接、許多春色。

    113 《六丑》 宋·方千里

    看流鶯度柳,似急響、金梭飛擲。
    護巢占泥,翩翩飛燕翼。
    昨夢前跡。
    暗數歡娛處,艷花幽草,縱冶游南國。

    114 《水調歌頭(客散循堤步月而作)》 宋·劉克莊

    落日幾呼渡,佳夕每留關。
    有時來照清淺,鬢雪似潘安。
    一曲親蒙君賜,兩岸更無人跡,惟見鷺飛還。
    隙地欠栽接,蕉荔雜黃丹。

    115 《沁園春》 宋·戴復古

    請賦林堂,林堂未成,吾何賦哉。
    想胸中丘壑,山中風月,亭臺幾所,花木千栽。
    應接光陰,品題勝概,須待堂成我再來。
    聽分付,是經行去處,莫放蒼苔。

    116 《寒食》 宋·鄭剛中

    江鄉時節逢寒食,花落未將春減色,嶺南能有幾多花,寒食臨之掃春跡。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來亦堪惜。
    柴門風雨小庭寒,無奈池塘煙草碧。
    欲將詩句慰窮愁,眼中萬象皆相識。
    欣然應接已無暇,都為老來無筆力。

    寒食節寫景抒情

    117 《獄中上梁王書》 兩漢·鄒陽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
    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

    古文觀止寫人品格寓理

    118 《與韓荊州書》 唐·李白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

    古文觀止薦書

    119 《與陳給事書》 唐·韓愈

    愈再拜:愈之獲見于閣下有年矣。
    始者亦嘗辱一言之譽。
    貧賤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繼見。
    其后,閣下位益尊,伺候于門墻者日益進。

    古文觀止敘事友情書信

    120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誦
    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與向服。

    楚辭抒懷

    * 關于接跡的詩詞 描寫接跡的詩詞 帶有接跡的詩詞 包含接跡的古詩詞(27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