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接頭的詩詞(551首)
221
《經尚湖望虞山》 明·沈周
日午放船湖上頭,虞山隨船走不休。
高云仰見出翠壁,飛影下接滄波流。
青林人家隱山麓,雞鳴犬吠聞中洲。
鸕鶿群棲竹葉暗,蜻蜓特立荷花秋。
蓮歌漁唱尚互答,落景在樹猶堪游。
小舟爭渡各先去,獨逆風波渾不憂。
222
《題安城彭學士山水圖》 明·程敏政
何人結屋青山里,終日開窗見山喜。
近峰錯落走檐牙,遠岫蜿蜒插天嘴。
澄江一道山前過,短棹平分浪痕破。
船頭水氣綠侵衣,載酒高人面山坐。
224
《次韻時瑞見寄》 宋·方翥
吟詩夜半霜月白,胡床夢作乘槎客。
醉中入月捉玉免,手摵桂枝鳴策策。
風吹天河銀浪高,月邊星宿相周遭。
五色機頭索云錦,天孫一笑顏如桃。
226
《祝融峰》 宋·馮濬
手執筇敲結佩刀,直趨危頂一峰豪。
回頭朝市聲聲遠,接武煙霞步步高。
天上召雷池水漲,人間禱雨穴同號。
婢千七百三十丈,翠壓江湖幾點濤。
227
《哀呂東萊》 宋·鞏豐
嗚呼呂夫子,天姿素颙昂。
文獻紹家學,刻意稽虞唐。
看書如月,洞照所未詳。
云霧養豹質,彝尊瑑龍章。
228
《五仟觀二首》 宋·古成之
玄元分古觀,南鎮越王越。
五石空留瑞,群仙不記名。
丹砂雖久煉,雞犬自長生。
檻簇鰲頭景,門通鶴頸程。
229
《大華山》 宋·何異
地靈推寶蓋,奇崛跨三州。
帝座聯樞極,星躔值斗牛。
江南夸絕勝,仙伯揖浮邱。
舊觀依山腳,崇壇冠嶺頭。
230
《江行萬里圖》 宋·黃大受
雪山西來接海白,天之所以限南北。
誰人胸里著輿圖,揮斥荊吳入綃墨。
濃濃淡淡兩岸山,煙波彌茫江面寬。
水空漠漠鳥飛絕,漸看漸遠天漫漫。
231
《送李殿省赴任常熟》 宋·黃鑒
吳山紫翠倚晴空,潘令風流向此中。
雨飽公田方稼稔,春生香徑雜葩紅。
彩艫銜尾凌波駛,頳鯉駢頭薦俎豐。
玉季情深重暌索,南云延脰接飛鴻。
232
《秀川館聯句》 宋·黃介
江聲床搖寒,山購窗拗綠。
歸舟著沙邊,客夢繞鄉曲。
簪盍豁秋悲,筵開從夜卜。
黃花散疎籬,蒼竹圍破屋。
234
《壽陳左相》 宋·李商叟
龜蹲印勢接靈峰,杰出真賢盛代中。
玉燕昔符仙夢異,金甌果覆相名雄。
兩京政擬汾陽復,六計應論戶牖功。
世合中興多喜色,邊頭時有捷書通。
235
《題太平興國宮》 宋·李受
香爐峰下宅天官,三界方知可往還。
白石眼前分世路,紫云頭上接天班。
滄溟豈隔毫芒內,憶劫皆歸瞬息間。
但得心源到真境,凌虛鸞鶴會躋攀。
236
《朝天堤》 宋·李翔
兩山吞浪白如煙,忽見橋梁接岸邊。
已是筑成堤上路,不須重喚渡頭船。
千年野鶴歸華表,百尺長虹駕巨川。
歲物已收人力暇,閭閻爭頌使君賢。
237
《天柱雉兒行》 宋·利書記
當年江上揚風舲,淮山望極排空青。
今登天柱賞潛皖,元是吾家翡翠屏。
禪業一室因棲寄,選勝尋幽產真偽。
虛廊揩蘚讀殘碑,三百年前刊異事。
238
《沖虛觀》 宋·梁真素
三千六百丈羅浮,來今往古得仙游。
轉頭丹葛如昨日,接武蘇轅能幾秋。
石洞尚聽黃鶴語,鐵橋仍見紫云留。
當時野老嘔吟地,試問山靈記得否。
239
《辭靈康廟留題》 宋·劉坦之
木落天高廟妥靈,去來潮汐繞山青。
年登民俗饒怡樂,海近蛟虯入杳冥。
萬里一身頭既白,清樽三奠德惟馨。
出門更合燒沈炷,青草連云接洞庭。
240
《馬城花窠》 宋·呂午
老子西城住,今逾十載期。
栽花成茂樹,種柳長高枝。
移接從渠巧,夸傳到處知。
擔頭挑賣去,一一是趨時。
* 關于接頭的詩詞 描寫接頭的詩詞 帶有接頭的詩詞 包含接頭的古詩詞(55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