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接人的詩詞(2071首)

    621 《贈昭應沈少府》 唐·李洞

    行宮接縣判云泉,袍色雖青骨且仙。
    鄠杜憶過梨栗墅,瀟湘曾棹雪霜天。
    華山僧別留茶鼎,渭水人來鎖釣船。
    東送西迎終幾考,新詩覓得兩三聯。

    622 《詠手二首》 唐·趙光遠

    妝成皓腕洗凝脂,背接紅巾掬水時。
    薄霧袖中拈玉斝,斜陽屏上撚青絲。
    喚人急拍臨前檻,摘杏高揎近曲池。

    623 《春晴》 唐·任翻

    楚國多春雨,柴門喜晚晴。
    幽人臨水坐,好鳥隔花鳴。
    野色臨空闊,江流接海平。
    門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

    624 《淮南發運趙邢州被詔歸闕》 唐·胡宿

    天臺封詔紫泥馨,馬首前瞻北斗城。
    人在函關先望氣,帝于京兆最知名。
    一區東第趨晨近,數刻西廂接晝榮。
    正是兩宮裁化日,百金雙璧拜虞卿。

    唐詩三百首離別飲酒

    625 《蒲門戍觀海作》 唐·陳陶

    廓落溟漲曉,蒲門郁蒼蒼。
    登樓禮東君,旭日生扶桑。
    毫厘見蓬瀛,含吐金銀光。
    草木露未晞,蜃樓氣若藏。

    626 《種蘭》 唐·陳陶

    種蘭幽谷底,四遠聞馨香。
    春風長養深,枝葉趁人長。
    智水潤其根,仁鋤護其芳。
    蒿藜不生地,惡鳥弓已藏。

    寫人贊頌

    627 《寄廬山簡寂觀重道者》 唐·李中

    憶昔采芝廬岳頂,清宮常接絳霄人。
    玉書閑展石樓曉,瑤瑟醉彈琪樹春。
    惟恨仙桃遲結實,不憂滄海易成塵。
    似醒一夢歸凡世,空向彤霞寄夢頻。

    628 《和集賢鐘郎中》 唐·徐鉉

    石渠冊府神仙署,當用明朝第一人。
    腰下別懸新印綬,座中皆是故交親。
    龍池樹色供清景,浴殿香風接近鄰。
    從此翻飛應更遠,遍尋三十六天春。

    629 《又題白鷺洲江鷗送陳君》 唐·徐鉉

    白鷺洲邊江路斜,輕鷗接翼滿平沙。
    吾徒來送遠行客,停舟為爾長嘆息。
    酒旗漁艇兩無猜,月影蘆花鎮相得。

    630 《哭刑部侍郎喬公詩》 唐·徐鉉

    舉世重文雅,夫君更質真。
    曾嗟混雞鶴,終日異淄磷。
    詞賦離騷客,封章諫諍臣。
    襟懷道家侶,標格古時人。

    631 《題幽棲觀》 唐·許堅1

    仙翁上升去,丹井寄晴壑。
    山色接天臺,湖光照寥廓。
    玉洞絕無人,老檜猶棲鶴。
    我欲掣青蛇,他時沖碧落。

    春天寫花寫景喜悅

    632 《柳枝辭九首》 唐·成彥雄

    輕籠小徑近誰家,玉馬追風翠影斜。
    愛把長條惱公子,惹他頭上海棠花。
    鵝黃剪出小花鈿,綴上芳枝色轉鮮。
    飲散無人收拾得,月明階下伴秋千。

    633 《漁父歌三首》 唐·李珣

    水接衡門十里馀,信船歸去臥看書。
    輕爵祿,慕玄虛,莫道漁人只為魚。
    避世垂綸不記年,官高爭得似君閑。
    傾白酒,對青山,笑指柴門待月還。
    棹警鷗飛水濺袍,影侵潭面柳垂絳。
    終日醉,絕塵勞,曾見錢塘八月濤。

    634 《別雒下一二知己》 唐·譚用之

    金鼎光輝照雪袍,雒陽春夢憶波濤。
    塵埃滿眼人情異,風雨前程馬足勞。
    接塞峨眉通蜀險,過山仙掌倚秦高。
    別來無限幽求子,應笑區區味六韜。

    635 《中春登樓》 唐·劉兼

    金杯不以滌愁腸,江郡芳時憶故鄉。
    兩岸煙花春富貴,一樓風月夜凄涼。
    王章莫恥牛衣淚,潘岳休驚鶴鬢霜。

    636 《經望湖驛》 唐·韋鎰

    大漠無屯云,孤峰出亂柳。
    前驅白登道,顧失飛狐口。
    遙憶代王城,俯臨恒山后。
    累累多古墓,寂寞為墟久。

    637 《登閣》 唐·李士元

    亂后獨來登大閣,憑闌舉目盡傷心。
    長堤過雨人行少,廢苑經秋草自深。
    破落侯家通永巷,蕭條宮樹接疏林。
    總輸釋氏青蓮館,依舊重重布地金。

    638 《雜詩》 唐·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青天無云月如燭,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規一夜啼到明,美人獨在空房宿。

    抒情

    639 《登峴山觀李左相石尊聯句》 唐·顏真卿

    李公登飲處,因石為洼尊。
    ——顏真卿
    人事歲年改,峴山今古存。
    ——劉全白

    640 《送耿湋拾遺聯句》 唐·顏真卿

    堯舜逢明主,嚴徐得侍臣。
    分行接三事,高興柏梁新。
    ——顏真卿
    楚國千山道,秦城萬里人。

    * 關于接人的詩詞 描寫接人的詩詞 帶有接人的詩詞 包含接人的古詩詞(207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