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挾策的詩詞(108首)
62
《輓霞溪高縣丞二首》 宋·裘萬頃
少年挾策上金鑾,三拜郎官鬢未斑。
不說知音在霄漢,但知投老向云山。
柳絲陰里陶潛樂,花錦香中潘岳閑。
逝者不堪人事異,洪崖亭下水潺潺。
64
《送種晉輔長和靖》 宋·牟巘五
傳家氣脈固深長,挾策來登和靖堂。
南渡金聲元不泯,西庵草色可能荒。
要知持守為涵養,好把精微重發揚。
共喜茲幃得甘旨,他時遠到未渠央。
66
《胡人牧》 宋·蘇頌
牧羊山下動成群,嚙草眠沙淺水濱。
自免觸藩羸角困,應無挾策讀書人。
氈裘冬獵千皮富,湩酪朝中百品珍。
生計不贏衣食足,土風猶似茹毛純。
68
《次韻蔡武子書懷》 宋·楊時
放形鋤色恐成光,斲堊能令鼻不傷。
自信放魚真得計,卻憐挾策亦亡羊。
刃投有間多余地,語到無言輒自忘。
擾擾世紛何足問,松窗終日獨彷徨。
69
《聽查八十彈琵琶》 明·王稚登
查翁琵琶天下聞,奇妙不數康昆侖。
六月虛堂發清響,泉鳴木落浮云昏。
人言琵琶出胡族,君今彈之戛哀玉。
邊雨夜裂交河冰,朔風秋折穹廬竹。
70
《南門散策》 宋·陸游
槐楸陰最茂,秋晚惟空枝。
今日晴無風,散步適其宜。
右扶青溪杖,左挾斜川詩。
石琢四腰鼓,可以休我疲。
清言出正始,不雜世論卑。
野僧何處來?成此一段奇。
75
《九嘆》 兩漢·劉向
逢紛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陽兮,惟楚懷之嬋連。
原生受命于貞節兮,鴻永路有嘉名。
楚辭
76
《西都賦》 兩漢·班固
漢之西都,在于雍州,實曰長安。
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
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
眾流之隈,汧涌其西。
敘事議論
77
《指南錄后序》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守、遷皆不及施。
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
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愛國抒情議論
78
《西京賦》 兩漢·張衡
有馮虛公子者,心侈體忲,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
言于安處先生曰: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此牽乎天者也。
處沃土則逸,處瘠土則勞,此系乎地者也。
慘則鮮于歡,勞則褊于惠,能違之者寡矣。
敘事抒情贊揚國家
79
《寄永興招詩夏太尉》 宋·梅堯臣
寶元元年西夏叛,天子命將臨戎行。
二年孟春果來寇,高奴城下皆氐羌。
五原偏師急赴敵,晝夜不息趨戰場。
馬煩人怠當勁虜,雖持利器安得強。
80
《遣興》 宋·司馬光
京洛紅塵里,閉門常獨居。
雖無守道愧,終與趣時疏。
文舉徒飛表,曹丘懶挾書。
誰憐從宦久,不及策名初。
待兔謀其拙,屠龍藝亦虛。
何當治歸計,松菊繞吾廬。
* 關于挾策的詩詞 描寫挾策的詩詞 帶有挾策的詩詞 包含挾策的古詩詞(10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