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護作的詩詞(451首)
281
《姑蘇雜詠 太湖石》 明·高啟
沒人采石山根淵,投身不試饑蛟涎。
馮夷不解護潛寶,幾片捧出如青蓮。
寒姿本是湖水骨,波濤潄擊應千年。
初疑鬼怪離洞府,珊瑚鐵網相鉤連。
282
《贈煉師禱雨》 明·高啟
白頭道士騎一鶴,手把青蓮下寥廓。
人間又見海田枯,十丈黃塵沒城郭。
昔年服事茅長君,能役鬼神呼風云。
下為群生掃旱沴,雨工驅起如羊群。
283
《過戴居士宅》 明·高啟
江邊戴颙宅,地好愜幽尋。
高樹藏卑屋,新篁補舊林。
鳥成留客語,云作護花陰。
不負滄洲約,重來論夙心。
284
《雜興十首》 宋·劉克莊
少喜清談拙自謀,行年至此復焉求。
歸休誰肯爭幽谷,貧殺猶堪買沃洲。
笛作曾垂安石淚,扇遮難護彥回羞。
伯陽老去差奸黠,真出函關不少留。
285
《書畫一首》 宋·劉克莊
大帝昭回獎叢藁,太師行草跋蘭亭。
篋藏有物為呵護,巾襲令兒掌鑰扃。
目眚端由書作崇,心癡常怕畫通靈。
不如鶉結村夫子,惟寶蒙求與孝經。
286
《種芭蕉》 宋·曾幾
僧窗誰與晤,有竹兩三竿。
栽培費老手,方法傳多端。
朝朝問無恙,暮暮愁其乾。
調護閱三載,今年遽雕殘。
289
《酬吳教程丞》 宋·洪咨夔
六花結陣護輕寒,緩帶西風夾谷壇。
破竹正期多算勝,把萸何暇半酣看。
聲驅黑祲千山卷,氣攝黃河一夜乾。
識得天津裴度面,人心已作太山安。
291
《移居西郭重樓》 宋·洪咨夔
欲歸未辦買山資,東寄西存漫一枝。
樓上起樓渠自巧,客中作客我何癡。
崎嶇溪步通虛市,郁屈出蹊護短籬。
不用子猷親種竹,屋頭元有綠猗猗。
293
《滎陽唐高祖太宗石刻像〈并敘〉》 宋·蘇轍
滎陽大海院高齊石像二,高不數寸,而姿制甚妙。
唐高祖為鄭州刺史,太宗方幼而病甚,禱之即愈。
因各為一碑,刻彌勒佛,且記其事,至今皆在。
元祐二年九月,祭告永裕陵,過而觀焉,作小詩以授院僧。
294
《寄孫之翰》 宋·曾鞏
孫侯腹載天下收,崔嵬豈啻重百車。
伏義以來可悉數,孰若自作何有余。
更能議論瓷傾倒,萬里一瀉昆侖渠。
認為胸中干太極,元氣浩浩隨卷舒。
295
《次韻沈信臣游龍焙》 宋·韓元吉
武夷仙人厭塵埃,金鞭白馬飛崔嵬。
丹砂已就不可識,尚有瑤草分靈栽。
千花剪巧綴密露,秀色不待春風催。
東溪路入三千里,山如舞鳳連翩來。
296
《次韻余寺正瑞香花》 宋·韓元吉
香爐峰下異香風,長憶幽芳夢寐通。
渴雨旋傾茶作碗,護霜新織翠成籠。
丹青點綴瓊瑤上,蘭麝飛浮錦繡中。
花品曏來誰第一,似挼玉蕊間鞓紅。
297
《龜峰行》 宋·韓元吉
吾聞靈龜不愿死有用于清廟,但愿曳尾安泥涂。
所以漆園吏,坐嘆清江使者逢豫且。
龜峰之龜定何物,不在泥涂之下,乃在萬仞之上高突兀。
298
《寄贈天臺石橋京行人》 宋·李呂
無心曾看石橋去,有耳曾聽石橋水。
俗塵未盡難重留,飯麻才竟歸心起。
自從一別五春風,夢繞橋庵古復東。
雀噪亭前聽茶鼓,蛇蟠砌外護瓜叢。
299
《觀三疊泉》 宋·劉過
五老峰北嵯峨顛,龍泉三疊來自天。
只因開辟便有此,山云蔽護經歲年。
一朝何事失扃鐍,樵者得之人傳。
欲往從之人憚遠,險溪絕壑窮攀緣。
* 關于護作的詩詞 描寫護作的詩詞 帶有護作的詩詞 包含護作的古詩詞(45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