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撫的詩詞(332首)

    41 《訪吳安命賦詩竹洲中有靜香亭堤靜觀齋舞雩》 宋·汪莘

    鳳麟敢謂皇家無,如公自合應時須。
    胡為返駕竹洲隱,只與高堂素壁成畫圖。
    一麾淮海重拜敕,老人在南子在北。
    稱家菽水歡在余,每日乃得見顏色。

    42 州崇仁縣玉清觀道士黃石老工古篆以他公父》 宋·魏了翁

    圣學不嗣千余年,并與小學遺其傳。
    其間明道寧乏賢,謂書小伎姑舍旃。
    十字九舛不可鐫,楮生墨墨色有冤。
    動以經史為執言,豈知魏晉幾變遷。

    43 《魏干挽詩》 宋·魏了翁

    同姓又同升,知君莫我深。
    磨人三寸鐵,行己四知金。
    雪柏擎蒼干,霜鐘振曉音。
    若人今在否,事一沾襟。

    44 《外舅安游東湖一聊云潤衣紅濕池荷雨拂而清》 宋·劉學箕

    庚伏人間暑氣隆,納涼留客詠詩翁。
    潤衣紅濕池荷雨,拂面清泠檻竹風。
    沙觜舊痕平不露,野灣新漲曲相通。
    畫橈澹月人歸處,萬蓋翻翻涌翠筩。

    45 《鄭主簿宅看雪訪梅聽僧琴偶成四韻倩蕭中立》 宋·陳藻

    鵝毛散亂三朝雪,烏帽沾濡六出花。
    梅吐萬枝香滿室,桐聽幾曲興乘槎。
    蓬萊借問仙仇覽,人世何妨醉釋迦。
    騷客平生揮字拙,蕭郎為我走龍蛇。

    46 《任安挽詩》 宋·項安世

    新息任夫子,東坡所父師。
    只馀盤叟在,猶乃故家詩。
    伊吾劍,吟成綠野詩。
    中原遺老盡,舊事有誰知。

    47 《仲夏朔汰卒群哄驚擾居民內外凜凜而賁之而》 宋·杜范

    居家多惰拙,為國常隱憂。
    有時發魯嘆,乃或遭楚咻。
    壞證至束手,錯事皆從頭。
    收污挑怨憤,作勞睨嬉游。

    48 《上曾安二首》 宋·郭印

    萬口爭稱好使君,攜持踴躍看朱輪。
    入門便灑隨車雨,到處真成有腳春。
    魚鳥一時生意氣,江山千里有精神。
    大賢易鎮朝廷重,巴峽窮愁要循。

    49 松堂》 宋·李處權

    丈人居水南,未省價高索。
    平生丘壑事,長嘯天宇窄。
    舍榜五株柳,宛是陶家宅。
    舍南數畝園,似與人境隔。

    50 《韓偓集有自州往南城縣舟行見拂水薔薇之詩》 宋·李覯

    韓偓當年赴七閩,舟行過此倍凝神。
    江邊石上知誰處,綠戰紅酣別是春。
    往事幾多書不記,仙源依舊地無塵。
    花光柳色今何限,更有才人勝古人。

    51 《謝戴安書院額》 宋·釋印肅

    普庵以此香,回向大居士。
    幻盡覺圓者,妙意難遮覆。
    惠我二筆端,三昧非迷悟。
    世間豈識知,何處尋門戶。

    52 《答王甫干和荊江亭韻》 宋·孫應時

    別時記掌,醉劇語無倫。
    君如齊轅固,獨不類平津。
    交游半白頭,心跡誰為陳。
    由來松柏榦,不爭桃李春。

    53 《釋奠禮成上安大觀文十四韻》 宋·喻良能

    鉅宋中興日,全閩極治年。
    保厘須碩德,鎮賴真賢。
    燕寢何曾逸,儒宮最所先。
    上丁將蕆事,仲月乃修虔。

    54 《清江何子發自荊湖宣幕客罷歸過我晉康投詩》 宋·曾豐

    南北新來尋舊盟,江淮襄漢又休兵。
    召還開府諸元帥,謝遣游談幾老生。
    背上琴聲忠憤激,腰間劍氣血冤腥。
    君不見老范相知,橫渠自反高自許。

    55 《皇帝上禮事述懷》 唐·李嶠

    配極輝光遠,承天顧托隆。
    負圖濟多難,脫履歸成功。
    圣道昭永錫,邕言讓在躬。
    還推萬方重,咸仰四門聰。

    56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河東》 唐·杜審言

    六位乾坤動,三微歷數遷。
    謳歌移火德,圖讖在金天。
    子月開階統,房星受命年。
    禎符龍馬出,寶箓鳳凰傳。

    宮廷生活茶葉

    57 《奉和皇帝上禮事述懷應制》 唐·陳子昂

    大君忘自我,應運居紫宸。
    揖讓期明辟,謳歌且順人。
    軒宮帝圖盛,皇極禮容申。
    南面朝萬國,東堂會百神。

    58 《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之潸然感舊》 唐·李白

    昔在南陽城,唯餐獨山蕨。
    憶與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時過菊潭上,縱酒無休歇。
    泛此黃金花,頹然清歌發。

    59 《送李使君赴州》 唐·皇甫冉

    遠送臨川守,還同康樂侯。
    歲時徒改易,今古接風流。
    五馬嘶長道,雙旌向本州。
    鄉心寄西北,應上郡城樓。

    60 《送李使君赴州》 唐·皇甫冉

    遠送臨川守,還同康樂侯。
    歲時徒改易,今古接風流。
    五馬嘶長道,雙旌向本州。
    鄉心寄西北,應上郡城樓。

    * 關于撫的詩詞 描寫撫的詩詞 帶有撫的詩詞 包含撫的古詩詞(33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