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折鞭的詩詞(156首)
62
《二鬼》 明·劉基
憶昔盤古初開天地時,以土為肉石為骨,水為血脈天為皮
,昆侖為頭顱,江海為胃腸,蒿岳為背膂,其外四岳為四
肢。
四肢百體咸定位,乃以日月為兩眼,循環照燭三百六十骨
63
《小重山·正是神京爛熳時》 唐·和凝
正是神京爛熳時,群仙初折得,郄詵枝。
烏犀白□[1]最相宜,精神出,御陌袖鞭垂。
柳色展愁眉,管弦分響亮,探花期。
光陰占斷曲江池,新榜上,名姓徹丹墀。
65
《憶山送人》 宋·蘇洵
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
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
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還。
岷峨最先見,晴光厭西川。
66
《打冰詞》 清·吳偉業
北河風高水生骨,玉壘銀橋堆幾尺。
新戍云中千騎馬,橫津直渡無行跡。
下流湍悍川途開,吹笳官舫從南來。
帆檣山齊排浪進,牽船百丈聲如雷。
68
《臨場歌》 清·吳嘉紀
掾豺隸狼,新例臨場;十日東淘,五日南梁。
趨役少遲,場吏大怒;騎馬入草,鞭出灶戶。
東家貰醪,西家割彘;殫力供給,負卻公稅。
后樂前鉦,鬼咤人驚;少年大賈,幣帛將迎。
69
《紫霄觀》 宋·陳宗禮
平陂復峻坂,曲折勞攀躋。
中道忽孤絕,恍然遇安期。
授以度世術,呼吸隨風飛。
長跪受隱文,三復嘆且疑。
變化豈不神,勾譎莫予期。
回鞭指故山,從此問所歸。
72
《送鈐轄館使王公》 宋·靳宗
再任坤維報政成,紫泥恩詔下神京。
搖鞭有客添歸興,折柳何人不愴情。
杜宇江山經鳥道,海棠池館憶龜城。
尊前執手難收淚,投分從來比弟兄。
73
《改之下第賦贈》 宋·李大力
劉郎氣豪酒豪詩更豪,乃肯折節作賦遺恨無纖毫。
詩雄賦老不入世俗眼,仰空大叫索酒歌離騷。
劉郎新詩今莫敵,挑戰梅社無遺力。
果然桃杏一山開,龍馬行天曉無跡。
74
《題文丞相吟嘯集》 宋·李謹思
南人不識兩膝貴,曲折百態卑且勞。
斯人護膝不護頭,故以頸血沾君刀。
蟠胸孤憤擘不碎,殺氣千丈纏旌旄。
援桴親鼓盡南海,背水更用蜑丁鏖。
75
《讀書堂五首》 宋·葉子強
少長事壯厲,意氣彌九州。
鞭車踏長路,渠料能夷猶。
困此九折坂,嵚崎不容辀。
彼須匪所強,此售寧或求。
76
《別曹松山》 宋·趙汝績
柳條能幾長,袖手不忍折。
東風惡作劇,客袂吹欲裂。
男兒數寸管,平世三尺鐵。
何門無鄒裾,有國駐孔轍。
77
《送杜靖國知連州》 宋·鄭俠
杜氏世德光無前,聲華行實相輝鮮。
蕢之職也在刀匕,親舉罰爵平公筵。
預之聞見合左氏,春秋大法因粲然。
詩為郡守稱杜母,南陽之人今尚傳。
79
《馮公嶺》 元·許謙
層巒疊嶂危相倚,亂石飄風涌秋水。
寒松荒草間蒼黃,照眼崢嶸三十里。
初如井底觀天門,一峰巍然中獨尊。
縈回百折至絕頂,俯視眾嶺來兒孫。
80
《游龍巖三洞之間》 元·周砥
商顏紫芝久不采,淮南丹書竟安在。
仙人勸我三洞游,身如騎龍到東海。
海氣茫茫云霧回,白波卷雪連山來。
雙童手弄海底日,紅光一道金蓮開。
* 關于折鞭的詩詞 描寫折鞭的詩詞 帶有折鞭的詩詞 包含折鞭的古詩詞(15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