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樓高映綠陰陰,凝重多含雨露深。莫謂一枝柔軟力,幾曾牽破別離心。館娃宮畔響廊前,依托吳王養翠煙。劍去國亡臺殿毀,卻隨紅樹噪秋蟬。
居遼四十年,生兒十歲許。偶聽故鄉音,問爺此何語。
裊裊城邊柳,相思幾度攀。不顰復不語,長望獨長嘆。露葉凝愁黛,垂條拂髻鬟。落花相與恨,不斷若連環。
嫩葉柔條拂短檐,鶯啼燕語曉風恬。傷春無計留春住,怕見飛花不卷簾。
河橋殘柳半無枝,多為行人贈別離。羌虜不知蕭索盡,月明空向笛中吹。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蹕[1]跋黃塵下,然后別雄雌。
高枝拂翠幰,低枝垂綺筵。春風千萬樹,此樹妾門前。
江頭橫吹悲,北客休南去。聞道武昌門,愁人無別樹。
東風來何時,百花已飄零。獨余堤上柳,慘淡含春榮。扁舟復何適,延客江上亭。顧無青玉案,何以送子行。攀條欲相贈,上有雙流鶯。流鶯正求友,奈此別離情。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