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承旨的詩詞(34首)

    21 《答梵才見賀忝承旨之作》 宋·宋祁

    玉署重來訪舊游,蟠桃熟遍碧城秋。
    不知身是真仙未,上到鰲山最上頭。

    22 《東門送郎吏行寄承旨宋侍郎》 宋·王禹偁

    西門送仆射,鞍馬照路光。
    南門送貳卿,冠蓋遙相望。
    東門送郎吏,艤舟隋堤傍。
    郎吏誠隔品,同直白玉堂。

    23 《送江州孫膳部歸闕兼寄承旨侍郎》 宋·王禹偁

    九江為郡鬢成霜,淮海相逢共黯傷。
    放逐翰林同李白,蹉跎郎署是馮唐。
    才名各負詩千首,離別無辭酒一觴。
    歸見鰲頭如借問,為言棖也減剛腸。

    24 《次韻和承旨侍郎宿齋太乙宮之什》 宋·楊億

    北斗城南太乙祠,羽人多著九霞衣。
    竹宮肅穆珠旒拜,華表飄颻鶴馭歸。
    繞殿步虛幢影密,登臺酌獻珮聲微。
    質明禮畢還臺去,廄馬翩翩速似飛。

    25 《點絳唇 為承旨唐壽卿壽》 元·王惲

    秋氣平分,*匆都作充閭喜。
    玉堂風味。
    磊落青云器。
    醉墨烏絲,綠綺傳湘水。
    千秋歲。
    月波如洗。
    長照金尊里。

    26 《南鄉子 承旨董公,壽登七秩,康寧好德,誠》 元·王惲

    青瑣漢中郎。
    滿袖長摧玉案香。
    記得賦詩橫槊日,臨江。
    氣壓風濤一葦航。
    蓮炬晚分光。
    諫疏回天豸有霜。
    七十平頭從此數,稱觴。
    滹水淵源

    27 《從獵晚歸馬上默成奉呈承旨端明王學士》 宋·宋庠

    天子乘冬校獵回,鉤陳平野轉瑤魁。
    萬蹄未暮先追日,疊鼓非春已作雷。
    得攜風毛隨禁仗,犒勤霞液出仙杯。
    詞臣定有長楊賦,翰墨能銷幾許才。

    28 《寄閻承旨靖軒》 宋·方回

    相逢偶值寄梅人,今歲江南暖未勻。
    報與玉堂真學士,小詩聊當一枝春。

    29 《上李承旨學士》 宋·黃庚

    儒林學海老宗師,每恨聞名識面遲。
    一部山川司馬記,百篇風月謫仙詩。
    玉堂揮翰思當日,金鼎調元定此時。
    抱負大才應大用,得看事業邁周伊。

    30 《上李承旨學士》 宋·黃庚

    表表聲名動縉紳,金鑾奏事舊詞臣。
    胸中千古淵源學,天下十分端正人。
    猶記演綸依日月,行看聽履上星辰。
    枝南枝北云山異,何日摳衣拜后塵。

    31 《上李承旨學士》 宋·黃庚

    中朝人物總稱賢,恬退間居又幾年。
    獨抱丹心長戀闕,因思綠野且歸田。
    未應雋軌淹東魯,行看文星照北燕。
    見說君王思國老,鶴書即下九重天。

    32 《曾端伯自承移帥川口有懷風旨無便附信忽領教》 宋·曹勛

    好在曾夫子,寧知晤語期。
    倚毗離楚日,鼓吹入夔時。
    赤甲薰風近,黃堂淑景遲。
    相望邈坤軸,空詠竹枝詞。

    33 《曾端伯自承移帥川口有懷風旨無便附信忽領教》 宋·曹勛

    衣袽先九潤,此日上瞿塘。
    風月動官柳,旌旗開蜀疆。
    詩壇凌李杜,政績過龔黃。
    追詔知非晚,肯令生智囊。

    34 《曾端伯自承移帥川口有懷風旨無便附信忽領教》 宋·曹勛

    某也庵居久,心形付自然。
    山林藏老退,松竹養風煙。
    遇物元非遠,尋真自一天。
    懷人會心處,熟誦見山篇。

    * 關于承旨的詩詞 描寫承旨的詩詞 帶有承旨的詩詞 包含承旨的古詩詞(3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