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房房的詩詞(810首)

    781 《送虞仲房赴潼川漕》 宋·孫應時

    夙昔青云上,誰令鬢發蒼。
    家聲唐秘監,墨妙漢中郎。
    牢落山林久,間關道路長。
    西風足清嘯,幾日上瞿唐。

    782 《送虞仲房赴潼川漕》 宋·孫應時

    保障平時計,遐民力未寬。
    梓潼將漕險,廊廟擇才難。
    江水東流急,秦山北顧寒。
    平沙八陣在,倚劍夕陽看。

    783 《送虞仲房赴潼川漕》 宋·孫應時

    小隱橫溪勝,青山照眼高。
    芝蘭春滿痤,風雨醉揮毫。
    苦恨登門晚,深慚倒屣勞。
    公歸佩荷橐,肯問及蓬蒿。

    784 《又寄潼川漕仲房》 宋·孫應時

    巴蜀勞膚使,溪山隔歲華。
    一身知放國,萬里豈忘家。
    臘雪裝歸轡,春風閱禁花。
    君王定前席,不必賦長沙。

    785 《又寄潼川漕仲房》 宋·孫應時

    郡縣仍荒政,朝廷念遠方。
    向來傳詔札,不獨戒戎羌。
    帝德乾坤大,天聰日月光。
    邊防須至計,社稷倚安疆。

    786 《又寄潼川漕仲房》 宋·孫應時

    鴻雁天涯到,云泥未闊心。
    漢卿來子墨,秦殿識中書。
    欲作遼東獻,空慚楚地馀。
    寒蟲吟露草,此意合憐渠。

    787 《漢州房公湖》 宋·孫應時

    陰陰老木匝平湖,想見房公用意初。
    眼底園池那有此,胸中丘壑故須渠。
    風流正自能傳世,成敗應難盡信書。
    萬里茲游銷客恨,不辭一賞醉春馀。

    788 《游純房見李叔穎郎中詩因思叔穎聊繼其韻贈淳》 宋·王洋

    衲衣處處逐浮云,法乳何妨長子孫。
    室有巾瓶留祖意,門無車馬露苔痕。
    名高楚澤多新侶,夢入苕溪有舊言。
    誰與隱峰居士說,曾參一句是同門。

    789 《又題琳師房劉行簡給事墨竹》 宋·王洋

    黃門給事二千粟,日割三牲亦應足。
    劉翁食俎厭膻腥,千畝渭川期滿腹。
    順人束簡如束芻,百錢可了三日廚。
    劉翁平生幾兩屐,可能千畝無贏馀。

    790 《題鄰僧房壁》 宋·王洋

    南窗日暖北窗涼,時節頻移意自長。
    半坐蒲團七家飯,兩函經卷一爐香。
    身辭塵雜元無累,人見朝昏卻自忙。
    雪屋夜寒燈火暗,蕭條氣味合鄰墻。

    791 《題源師小房源善畫》 宋·王洋

    吾心閑欲省塵緣,選得閑云起處眠。
    筆下自多寬宇宙,眼前猶樂少林泉。

    792 《變覺院登上人房老梅擅名滋久昔四靈與其先師》 宋·薛嵎

    年年心與雪霜期,一點寒生古樹枝。
    昨夜故休相問信,隔窗無月坐移時。

    793 《變覺院登上人房老梅擅名滋久昔四靈與其先師》 宋·薛嵎

    四靈歿后誰知已,惟有清香滿舊枝。
    頭白山僧猶愛客,為曾親見老師時。

    794 《張道士山房次程南仲韻》 宋·楊公遠

    丹房蕭灑絕纖埃,石逕縈紆闢草萊。
    窗外果從猿摘去,山中芝藉鶴銜回。
    一甌白雪湯輕注,三尺青蛇匣不開。
    如許清虛塵世隔,明朝再約抱琴來。

    795 《子房》 宋·于石

    韓亡誓欲報秦仇,秦滅還興伐楚謀。
    一念為韓非為漢,無功何必愿封留。

    796 《題楞伽寺李公山房藏書閣》 宋·喻良能

    小閣崢嶸在空谷,云是先生讀書屋。
    不見善和數千卷,空聞鄴侯三萬軸。
    先生一去幾經年,山色依然為誰綠。
    只今賴有衛夫人,壁上蕭蕭數竿竹。

    797 《仙隱觀費長房故宅舊名靈陽宮觀后有葛陂蓋竹》 宋·喻良能

    松風百步到靈陽,千古風流憶長房。
    竹杖化龍無處覓,空饒陂水繞堤長。

    798 《到房山交代招飲四首》 宋·袁說友

    囁盡巉巖氣未蘇,悔來坡下獨長吁。
    一觀煙霧南山面,從昔名坡信厚誣。

    799 《到房山交代招飲四首》 宋·袁說友

    檐外浮嵐{堧土換日}驚動堆,道人清眼為渠開。
    餐錢官薄何須計,直為南山亦合來。

    800 《到房山交代招飲四首》 宋·袁說友

    勝日山堂共一樽,未妨窈窕對嶙峋。
    髻分翠影眉爭綠,人與南山各可人。

    * 關于房房的詩詞 描寫房房的詩詞 帶有房房的詩詞 包含房房的古詩詞(81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