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我住的詩詞(1234首)

    641 《吊天竺海月辯師三首》 宋·蘇軾

    欲尋遺跡強沾裳,本自無生可得亡。
    今夜生公講堂月,滿庭依舊冷如霜。
    生死猶如臂屈伸,情鐘我輩一酸辛。
    樂天不是蓬萊客,憑仗西方作主人。
    欲訪浮云起滅因,無緣卻見夢中身。
    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須更問人。

    642 《王鞏清虛堂》 宋·蘇軾

    清虛堂里王居士,閉眼觀身如止水。
    水中照見萬象空,敢問堂中誰隱幾。
    吳興太守老且病,堆案滿前長渴睡。
    愿君勿笑反自觀,夢幻去來殊未已。
    長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終無事。
    勿將一念住清虛,居士與我蓋同耳。

    643 《和郭功父韻送芝道人游隱靜》 宋·蘇軾

    觀音妙智力,應感隨緣度。
    芝師訪東坡,寧辭萬里步。
    道義偶相契,十年同去住。
    行窮半世間,又欲浮杯渡。
    我愿焚囊缽,不作陳俗具。
    會取卻歸時,只是而今路。

    644 《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傳?此詩為黃庭堅作?》 宋·蘇軾

    枯木嵌空微黯淡,古器雖在無古弦。
    袖中正有南風手,誰為聽之誰為傳。
    風流豈落正始后,甲子不數義熙前。
    一山黃菊平生事,無酒令人意缺然。

    645 《百步洪二首》 宋·蘇軾

    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
    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
    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
    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646 《去年秋偶游寶山上方入一小院闃然無人有僧隱》 宋·蘇軾

    此云阇黎也不出十五年矣今年六月自常潤還復至其室則死葬數月矣作詩題其壁云師來寶山,一住十五秋。
    讀書常閉戶,客至不舉頭。
    去年造其室,清坐忘百憂。
    我初無言說,師亦無對酬。

    647 《感舊詩》 宋·蘇軾

    床頭枕馳道,雙闕夜未央。
    車轂鳴枕中,客夢安得長。
    新秋入梧葉,風雨驚洞房。
    獨行殘月影,悵焉感初涼。

    648 《仲天貺王元直自眉山來見余錢塘留半歲既行作》 宋·蘇軾

    仲君豈弟多學,王子清修寡言。
    病后空驚鶴瘦,時來或作鵬騫。
    海角煩君遠訪,江源與我同來。
    剩作數詩相送,莫教萬里空回。

    649 《書堂嶼?此詩為沈遼作?》 宋·蘇軾

    蒼山古木書堂嶼,北出湘水百余步。
    誰為往來虧世界,至今人指安禪處。
    豈無驚蛇與飛鳥,后來那復知其趣。
    不知我身今是否,空記名稱作堂住。

    650 《戲書》 宋·蘇軾

    五言七言正兒戲,三行兩行亦偶爾。
    我性不飲只解醉,正如春風弄群卉。
    四十年來同幻事,老去何須別愚智。
    古人不住亦不滅,我今不作亦不止。
    寄語悠悠世上人,浪生浪死一埃塵。
    洗墨無池筆無冢,聊爾作戲悅我神。

    651 《送淵師歸徑山》 宋·蘇軾

    我昔嘗為徑山客,至今詩筆余山色。
    師住此山三十年,妙語應須得山骨。
    溪城六月水云蒸,飛蚊猛捷如花鷹。
    羨師方丈冰雪冷,蘭膏不動長明燈。

    652 《和陶神釋》 宋·蘇軾

    二子本無我,其初因物著。
    豈惟老變衰,念念不如故。
    知君非金石,安得長托附。
    莫從老君言,亦莫用佛語。

    653 《辯才老師退居龍井,不復出入·余往見之·嘗》 宋·蘇軾

    日月轉雙轂,古今同一丘。
    惟此鶴骨老,凜然不知秋。
    去住兩無礙,人天爭挽留。
    去如龍出山,雷雨卷潭湫。

    654 《介亭餞楊杰次公》 宋·蘇軾

    籃輿西出登山門,嘉與我友尋仙村。
    丹青明滅風篁嶺,環佩空響桃花源。
    前朝欲上已蠟屐,黑云白雨如傾盆。
    今晨積霧卷千里,豈畏觸熱生病根。

    655 《百步洪二首(并敘)》 宋·蘇軾

    王定國訪余于彭城,一日棹小舟,與顏長道攜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飲酒,乘月而歸。
    余時以事不得往,夜著羽衣,佇立于黃樓上,相視而笑,以為李太白死,世間無此樂三百余年矣。
    定國既去逾月,復與參寥師放舟洪下,追懷曩游,以為陳跡,喟然而嘆。
    故作二詩,一以遺參寥,一以寄定國,且示顏長道、舒堯文邀同賦云。

    656 《游凈居寺(并敘)》 宋·蘇軾

    凈居寺,在光山縣南四十里大蘇山之南、小蘇山之北。
    寺僧居仁為余言:齊天保中,僧思惠過此,見父老問其姓,曰蘇氏,又得二山名。
    乃嘆曰:吾師告我,遇三蘇則住。
    遂留結庵。

    657 《豆粥》 宋·蘇軾

    君不見滹沱流澌車折軸,公孫倉皇奉豆粥。
    濕薪破灶自燎衣,饑寒頓解劉文叔。
    又不見金谷敲冰草木春,帳下烹煎皆美人。
    萍齏豆粥不傳法,咄嗟而辦石季倫。

    658 《朝云詩(并引)》 宋·蘇軾

    世謂樂天有粥駱馬放楊柳枝詞,嘉其主老病不忍去也。
    然夢得有詩云:春盡絮飛留不得,隨風好去落誰家。
    樂天亦云:病與樂天相伴住,春隨樊子一時歸。
    則是樊素竟去也。

    659 《和王定國》 宋·蘇軾

    離歌添唧唧,古曲擬行行。
    不作相隨燕,空吟久住鶯。
    瞢騰君上馬,寂寞我回城。
    明日東門外,空舟獨自橫。

    660 《明妃曲》 宋·王安石

    我本漢家子,早入深宮里。
    遠嫁單于國,惟悴無復理。
    穹廬為室旃為墻,胡塵暗天道路長。
    去住彼此無消息,明明漢月空相識。

    * 關于我住的詩詞 描寫我住的詩詞 帶有我住的詩詞 包含我住的古詩詞(123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