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東來不待招,煙光已過洛陽橋。如何解盡人間凍,鬢畔霜華轉不消。
洛浦冰消潤韈塵,野禽何處不呼春。柳梢弄色花條軟,已似遙嗤白首人。
綠發仙郎藻思新,就中詩語更通神。清襟逗興初無滓,采筆呈華別有春。顧我風期情背俗,感君官職命欺人。湯湯聽盡流波曲,終愧衰聾賞未真。
小集曾因善敘傳,西州馀藻復盈編。中郎久已成枯骨,爭奈柯亭十六椽。
曉拂青銅感歲闌,蕭蕭華發強扶冠。病憎蛇影能為怪,老愛松心不受寒。世務焦頭機已息,主恩淪髓報應難。鏌铘自躍非吾意,且作洪爐舊物看。
處世何嘗盡值才,虛名高位自驚猜。千重浪里隨流出,百尺竿頭試險回。衰鬢不徒欺曉雪,孤心兼欲伴寒灰。嵩陽潁曲風煙接,已仗歸云作隱媒。
絕代有佳人,潔齊處深宮。組識成文章,黼黻可帝躬。蘭菊媚幽姿,桃李自春風。出門非所識,所識非所從。
信矣賢愚共一初,都緣勤怠遂殊居。淵源有本天同健,潢潦無根夕易除。何事不為塵所梁,平生須有善堪書。要從陋巷甘勤苦,始得聲名滿觀渠。
吾家清儉莫忘初,昔日儒酸白屋居。世事直須防滿溢,天公偏是喜乘除。看來負郭三千頃,不似傳家一卷書。謙損卻能豐萃致,試觀滄海受川渠。
雨意隨人自及時,使君一念實通微。不知沛澤人間遍,但覺炎蒸夢里非。苗稼頓回枯欲死,桑林又喜綠添肥。從今飽吃鄱陽馀,細紀賢侯德政歸。
憶昔少年日,拜起隨父兄。飯羹集鄰里,果粽羅羅豆登。坐有白發翁,感嘆或涕零。我時百不解,一飽追儕朋。
虞夏幾百載,繼以周禮樂。洋洋雅頌音,后亡前亦作。井疆貧富均,薄海詠康樂。姬公同圣賢,積累亦不薄。
士有當世志,誰肯專詩名。自古巧文字,與道關廢興。傾座聽君語,雄辨窮粗精。目中無全牛,肯綮技未經。
本支兄弟十一人,眼前僅有六人存。于中少者亦頭白,世事短長難具論。老兄年來苦多疾,安樂窩中且將息。肯復營營供物奴,頗聞吾弟今得力。
名花千古不成塵,不比昭陽絕代我。回首兩都今一夢,是誰污作漢宮春。
草木隨時變,由來不少停。新萌將欲吐,陳葉已先零。便可知浮世,無由固此形。保常同醉夢,曾有幾大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