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十卻為石,喚針將作真。忽然云雨至,總道是天因。
南海黃茅瘴,不死成和尚。
豈肯閑尋竹徑行,卻嫌絲管好蛙聲。自從煮鶴燒琴后,背卻青山臥月明。
華緘千里到荊門,章草縱橫任意論。應笑鐘張虛用力,卻教羲獻枉勞魂。惟堪愛惜為珍寶,不敢傳留誤子孫。深荷故人相厚處,天行時氣許教吞。
昔人有玉碗,擊之千里鳴。今日睹斯文,碗有當時聲。
忽聞射獵出軍城,人著戎衣馬帶纓。倒把角弓呈一箭,滿山狐兔當頭行。
文章漫道能吞鳳,杯酒何曾解吃魚。今日梓州張社會,應須遭這老尚書。
柳絮
秋浦亞卿顏叔子,譙都中憲老桑門。如今柳巷通車馬,唯恐他時立棘垣。
抒情
自從元老登庸后,天下諸胡悉帶鈴。
曉來犬吠張三婦,日暮猿啼呂四妻。
焦湖百里,一任作獺。
韓諫議雖分左右,歸拾遺莫辨存亡。
應制詩
座主審權,門生處權。
寫雨
一曲狂歌酒百分,蛾眉畫出月爭新。將軍醉罷無馀事,亂把花枝折贈人。
云林應訝鶴書遲,自入京來探事宜。從此見山須合眼,被山相賺已多時。
只聞有泗州和尚,不見有五縣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