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感物華的詩詞(255首)

    101 《聞葛工部寫華嚴經成隨喜賦詩》 宋·陳與義

    如來性海深復深,著書與世湔蓬心。
    畫沙累土皆佛事,況乃一字能千金。
    老郎居塵念不起,法中龍象人師子。
    前身智永心了然,結習未空猶寄此。

    102 《和禮滅翁感錢氏舊事》 宋·洪咨夔

    民不知兵物自華,表忠消得老碑夸。
    虎符龍節故王國,鳳舞鸞飛今帝家。
    遺廟斷垣低槲葉,荒村舊井濕桐花。
    馮夷尚怕潮頭弩,一望西興渡口沙。

    103 《圣節日望拜黃牛祠前退讀眾碑感而有作》 宋·洪咨夔

    蜀在八極間,卦位西南坤。
    萬里泝天險,三峽為坤門。
    巨靈擘太華,飛出黃河源。
    余刃落巴山,巉絕雷斧痕。

    104 《遠恨》 宋·寇準

    敗葉亂如雨,暮蟬聲似器。
    感物悲昔心,佳期悵難續。
    云山雖阻嘆,韶華若在目。
    深情染彩牋,密密空盈幅。
    溫瘴雁不來,游魚隱深谷。
    羽鱗孰可憑,音書安可復。
    焚灰寄長風,字滅魂亦逐。

    105 《焦君以錦雞為贈文彩可愛性復馴狎終日為家貓》 宋·張舜民

    魯恭感物性能馴,因把華蟲贈里仁。
    雖有文章堪悅目,卻無言語解謀身。
    只愁貓犬常窺汝,胡不山林遠避人。
    好在舊籠還舊主,便當歸放澗之濱。

    106 《野步》 宋·韓維

    目倦風塵觀,身疲鞍馬行。
    春沙迎步潤,山雪照懷清。
    冰水初消色,林鴉欲乳聲。
    物華多感觸,一動故園情。

    107 《又和寒食感懷》 宋·韓維

    絮飛絲墮滿春陰,嘆息流光節物深。
    雞鞠自喧游俠地,鶯花空思長年心。
    寂寥功業看孤劍,淡薄清懷寄素琴。
    我亦新來有華發,并須攜酒白頭吟。

    108 《登法華臺》 宋·張栻

    山間景物轉流年,臺上風光處處傳。
    放目便應云夢小,憑欄平挹祝融巔。
    忽尋故國占天際,誰看孤舟系岸邊。
    百感還將山下去,肯同槁木墮深禪。

    109 《病后涉園》 宋·鄭剛中

    百病相尋體未平,幽懷感物強星星。
    地卑積潤野梅瘦,歲晚無霜山柿青。
    覽鏡但存心慷慨,杖筇猶覺步竛竮。
    如何每事難業進,日廢華嚴千字經。

    110 《峽中重九以菊有黃華分韻得菊字》 宋·李流謙

    江湖浪走嗟碌碌,往往佳時忘記錄。
    今朝峽里作重陽,節物雖同感殊俗。
    終日懸憂湍瀨間,何人為唱黃花曲。
    尚喜樽罍余舊醅,不然何以慰蕭索。

    111 《感懷追和前韻》 宋·何夢桂

    寒冰不附炭,圓枘豈納方。
    心同媒易合,分隔意難當。
    膏火不晝耀,夕暮長煌煌。
    松柏無春華,霜雪自蒼蒼。

    112 《冬至攝事南郊齋宮感懷作》 宋·宋庠

    履至謹冬祀,攝職叨上公。
    洗心奉明誡,祗宿城南宮。
    芳歲正遒莫,熙陽殊未融。
    西郊淡頹景,北牖來朔風。

    113 《感秋》 宋·陳宓

    西風忽起江楓末,偏喜蕭蕭弄華發。
    世間何物最堅牢,惟有古來天上月。

    114 《即景》 宋·黃庚

    籬落西風野老家,閑看景物感年華。
    柳衰荷改芙蓉死,交割秋光與菊花。

    115 《季夏雨中宛有秋色四望之際百感生焉因題於紙》 宋·李覯

    粟花時節雨脩脩,莫道如秋即是秋。
    客路幾千成大夢,年華一半落東流。
    眼存將圣生前筆,心得騷人格外愁。
    微物若教無所失,塵埃猶愿補嵩丘。

    116 《元日》 宋·釋行海

    北山猿鶴久為鄰,閑里生涯夢里人。
    旅思經時偏感舊,物華今日又從新。
    棹歌堤上水煙晚,笛奏江南梅柳春。
    五道寂寥先輩盡,自慚無補面生塵。

    117 《長恨歌》 唐·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唐詩三百首寫人愛情諷喻敘事長詩

    118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119 《文賦》 魏晉·陸機

    余每觀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譴辭,良多變矣,妍蚩好惡,可得而言。
    每自屬文,尤見其情。
    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

    秋天寫景詠物菊花

    120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 關于感物華的詩詞 描寫感物華的詩詞 帶有感物華的詩詞 包含感物華的古詩詞(25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