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慣見的詩詞(320首)

    41 《初入姑蘇會飲》 宋·鄭獬

    涼風飄灑入高閣,滿城綠樹飛云濤。
    渴來夢吞滄海闊,醉后眼掛青天高。
    湘江姹女碧瑤佩,金谷謫仙紅錦袍。
    吳兒柔軟不慣見,應笑儂家詩酒豪。

    42 《楊公濟以詩索粉紙依韻和答》 宋·強至

    春云落紙不歸天,就把霜刀翦四邊。
    欲送草堂還縮手,少陵慣見浣花箋。

    43 《張文通以詩覓小桃走筆依韻和答》 宋·強至

    名園聞說洛陽春,金谷前無石季倫。
    第一牡丹應慣見,憐君翻作覓花人。

    44 《寄趙帥三首》 宋·陳造

    先生列館似翹材,慣見瓊筵為客開。
    夜夜元宵日寒食,一春盡可廁鄒枚。

    45 《漢老弟生朝》 宋·虞儔

    風流曼倩碧云仙,慣見兒嬉壽母前。
    莫訝科名后馀子,要教富貴出長年。
    鵝黃新釀香浮甕,雁翅橫秋影接天。
    端的姮娥消息近,南坡丹桂已開先。

    46 《馬上讀子肅詩集并懷子進子儀》 宋·趙蕃

    一雨初收更有涼,我時驅馬度危梁。
    溪山慣見少新意,詩句熟窺多舊行。
    不使高飛向臺省,忍教微祿滯柴桑。
    難兄難弟俱奇士,寧愧諸洪出豫章。

    47 《和劉制遺梅》 宋·李曾伯

    群玉峰頭慣見春,此花常寓雪霜仁。
    東風又促進派孤山去,應向香邊念故人。

    48 《續侄溥賞酴醾勸酒二首》 宋·陳著

    醉時愁亦樂,老去日如年。
    慣見紅相別,欣逢綠又鮮。

    49 《題石民瞻畫鶴溪圖》 宋·仇遠

    鶴溪近與練湖連,一境秋水清無邊。
    依稀淮岸瀟湘浦,慣見月虹書畫船。
    山翁幾年吳下客,溪草溪花未相識。
    筆床茶灶老玄真,肯與沙鷗分半席。

    50 《種蠟梅喜成》 宋·張镃

    僧廬草劍石崖根,慣見西湖不喜論。
    安得便如居士意,移為官舍讀書軒。

    51 《山寺漫興》 宋·張镃

    未到楓林寺,常吟半夜鐘。
    乍來沖路雨,少坐怯廊風。
    潄具村茶苦,看碑大字工。
    出門山慣見,何事意無窮。

    52 《下長安堰》 宋·方回

    已雪又復雨,天寒行路難。
    船中寒尚可,未若堰頭寒。
    已雨又欲雪,泥深行路迷。
    岸邊泥尚可,未若堰頭泥。

    53 《瑞芝堂》 宋·曾豐

    太空生兩儀,群有函一氣。
    飛走動植中,往往有常類。
    凡與常類殊,疑類復疑異。
    縉云開國公,來攝飛挽事。

    54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東止田園移莊…詩三首(俱見王維集)》 唐·盧象

    謝病始告歸,依然入桑梓。
    家人皆佇立,相候衡門里。
    疇類皆長年,成人舊童子。
    上堂家慶畢,愿與親姻邇。

    55 《酬李端校書見贈》 唐·司空曙

    綠槐垂穗乳烏飛,忽憶山中獨未歸。
    青鏡流年看發變,白云芳草與心違。
    乍逢酒客春游慣,久別林僧夜坐稀。
    昨日聞君到城闕,莫將簪弁勝荷衣。

    56 《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 唐·權德輿

    文行蘊良圖,聲華挹大巫。
    掄才超粉署,駁議在黃樞。
    自得環中辨,偏推席上儒。
    八音諧雅樂,六轡騁康衢。

    57 《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 唐·韓愈

    崔君初來時,相識頗未慣。
    但聞赤縣尉,不比博士慢。
    賃屋得連墻,往來忻莫間。
    我時亦新居,觸事苦難辦。

    58 《寄題上強山精舍寺(見王象之《輿地紀勝》)》 唐·白居易

    慣游山水住南州,行盡天臺及虎丘。
    惟有上強精舍寺,最堪游處未曾游。

    59 《奉酬襲美苦雨見寄》 唐·陸龜蒙

    松篁交加午陰黑,別是江南煙靄國。
    頑云猛雨更相欺,聲似虓號色如墨。
    茅茨裛爛檐生衣,夜夜化為螢火飛。

    60 《酬鄭判官湖上見贈》 唐·皎然

    歲歲湖南隱已成,如何星使忽知名。
    沙鷗慣識無心客,今日逢君不解驚。

    * 關于慣見的詩詞 描寫慣見的詩詞 帶有慣見的詩詞 包含慣見的古詩詞(32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