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驚鶴的詩詞(877首)

    861 《四明山記游八十韻》 宋·孫應時

    平生抱遐尚,撫劍遠行游。
    跡謝聲利牽,心與巖壑謀。
    東征泛滄海,南驚逾丹丘。
    西登峨峨嘯,北望關隴愁。

    862 《龍舒朱獻賓主漢陽簿棄官以歸予亦不合丐去為》 宋·王阮

    浪作鸞棲去,驚隨鶴怨還。
    無心漢江水,有節皖公山。
    此事真堪話,諸公寧厚顏。
    嗟予亦興盡,昨夜已投閑。

    863 《聽琴贈遠師》 宋·王洋

    世人傾耳聽繁音,太音古淡難為聽。
    有如廣庭題旌夏,或者驚遁疑有神。
    當時舜床調五弦,薰風煽物無窮人。
    若言造化不愛玩,安得感君回陽春。

    864 《次韻酬尹少稷》 宋·王洋

    尹子於為文,跳弄同戲劇。
    舉頭發天藏,俛產取地蟄。
    誰謂熱洛河,可使當劉秩。
    揮毫射虎豹,引手唾決拾。

    865 《賦洞庭柑》 宋·王洋

    兩潮船上別蘇臺,歲歷侵人鶴化胎。
    霜實可憐今入眼,佳人何日問重來。
    黃金刃逐驚飛肉,白露團凝別恨腮。
    重待扁舟落吾手,為君先報柳郎回。

    866 《路居士山水歌》 宋·王洋

    人年八十百慮昏,丈人耳目方聰明。
    他人到此筋力疲,丈人勝如年少時。
    老中強健閑中忙,經卷丹爐肘后方。
    金書千軸造理窟,赤城七篇談坐忘。

    867 《送寶覺禪師》 宋·王洋

    夏淺春馀宇宙清,溪山千里送君行。
    今宵柳巖半輪月,何處花村飛錫聲。
    衣挽嶺云猶帶濕,鶴隨杯渡不須驚。
    江頭一線輕帆急,穩壓鯨波氣自平。

    868 《送小劉解元赴試南宮》 宋·王洋

    衰年稅蕭寺,偶與鳳巢鄰。
    萬里刷鮮羽,一鳴驚眾人。
    寒催片騎急,春接賜袍新。
    折取如丹桂,歸榮鶴發親。

    869 《古淡然才得帖住長蘆不受卻歸松風舊寺次社中》 宋·薛嵎

    拄杖挑云上半肩,尋幽重到舊棲禪。
    浮生多故成南北,白發相驚問歲年。
    房閉松聲難辨雨,山連海脈暗通泉。
    自從勇卻長蘆請,猿鶴終宵亦穩眠。

    870 《送松風僧淵中二公游方》 宋·薛嵎

    無累云相似,悠悠天地間。
    新秋生遠思,此去未應遠。
    撼錫驚棲鶴,聽松思故山。
    吟詩與說法,同是一機關。

    871 《三用韻十首》 宋·楊公遠

    性野耽幽隱,茅茨一二間。
    身侔黃鶴瘦,心與白云閒。
    囊里詩無俗,毫端畫有山。
    忽驚時節換,塞雁又南還。

    872 《借虛谷太博狂吟十詩韻書懷并呈太博》 宋·楊公遠

    書劍謀生總不成,效渠東野以詩鳴。
    未知宋源流異,卻喜江湖句法輕。
    肩聳每同臞鶴立,口吟端似冷蛩聲。
    自憐絕少驚人句,生怕人傳浪得名

    873 《我從山中游》 宋·于石

    我從山中游,歸來林壑暝。
    澗水凍不流,月出四山靜。
    柴扉不敢敲,恐驚孤鶴醒。
    徘徊踏明月,倚杖看松影。

    874 《次韻何寺薄閑詠》 宋·于石

    居喜山深人不知,凝嵐空翠淡含輝。
    隔林樵語驚猿去,倚石松枝礙鶴飛。
    留客眠云聽澗瀑,呼兒踏月掃苔磯。
    冥心靜坐勿輕出,門外藤蘿露濕衣。

    875 《代賀皇太子生日》 宋·曾豐

    運轉黃河舊,波澄少海清。
    菊籬浮喜色,蘭殿沸歡聲。
    岐嶷親王羨,聰明左右驚。
    英姿涵玉裕,冊禮建蠻精。

    876 《賦馬漕桂巖》 宋·曾豐

    岱輿山峨東海頭,招搖山峨西海陬。
    兩山相望幾萬里,月桂滿巔花長秋。
    羅浮山峨南海岸,道取東西蓋其半。
    銜種非資化鶴功,誰其有力移此粲。

    877 《重游武林》 明·王稚登

    十年不踏西泠路,此度重游感舊時。
    楊柳忽驚枝盡老,芙蓉應笑客來遲。
    敲門月下僧猶在,載酒亭中鶴未知。
    明日南屏山麓寺,壁間還覓舊題詩。

    * 關于驚鶴的詩詞 描寫驚鶴的詩詞 帶有驚鶴的詩詞 包含驚鶴的古詩詞(87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