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悟境的詩詞(120首)

    61 《題涌泉亭詩石》 宋·趙與滂

    詩題蔗境不題名,墨跡懸巖碧蘚平。
    游宦來看心忽悟,前身應是趙先生。

    62 《秋夜和韓與玉》 元·貢師泰

    齋居在城西,庭戶頗幽敞。
    涼風起高樹,落葉時時響。
    境靜人少來,理悟心自賞。
    方忻結同盟,慎勿成獨往。

    63 《野狐嶺》 元·周伯琦

    高嶺出云表,白晝生虛寒。
    冰霜四時凜,星斗咫尺攀。
    其陰控朔部,其陽接燕關。
    澗谷深叵測,梯磴紆百盤。

    64 《謁金門 依韻和孤蟾四闋》 元·吳澄

    如何喜。
    自喜自知可矣。
    天地與人同一理。
    世間知者幾。

    65 《夜坐喜晏伯謙談禪》 明·方太古

    海月未出山,清宵起燈燭。
    草坐偕道流,談禪暢幽獨。
    云巖一何深,心遠境自足。
    泠然忽成悟,風吹隔窗竹。

    66 《五月望夜與諸君山中再酌和僅初韻》 明·華察

    仲夏苦晝永,薰風起將夕。
    圓景海上來,照此山中客。
    坐令微暑消,兼使眾累釋。
    興至時命觴,露下復移席。

    67 《玉女潭題贈吏史部恭甫》 明·陸師道

    玉陽古洞天,名是神仙宅。
    因君地始顯,令人思俱逸。
    玉岡繞鸞鵠,云莊藝芝術。
    修廊俯大觀,列卦開玄室。

    68 《癸卯閏三月十九日奉旨代祠寶公遇環中子于山》 明·陶安

    不出圓悟關,已入清凈境。
    長松閉虛巖,闃坐吊孤影。
    我行寶珠林,聞君萬緣屏。
    意將叩玄奧,未敢輒呼警。

    69 《春夜宿海雪寺》 明·完璞琦公

    喧靜同一致,大隱即山居。
    乃知道者流,所止恒晏如。
    煌煌舊吳會,郁郁高人廬。
    山閣花霧暝,池館綠陰初。

    70 《用前韻戲贈葉致遠直講》 宋·王安石

    葉侯越著姓,胄出實楚葉。
    縉云雖窮遠,冠蓋傳累葉。
    心大有所潛,肩高未嘗脅。
    飄飄凌云意,強御莫能懾。

    71 《偶觀舊詩書嘆》 宋·陸游

    吾道運無積,何至墮畦畛。
    醯雞舞甕天,乃復自拘窘。
    外物豈移人,子顧不少忍。
    鶴井與狐妖,正可付一哂。

    72 《至揚州》 宋·文天祥

    苦作江頭乞食翁,一層破廟五更風。
    眼前境界身何許,始悟人間萬法空。

    73 《休日閱古堂小宴》 宋·宋祁

    宴堂叢橑倚晨霏,客衽風清酒力微。
    曲沼新荷能礙釣,霽林濃葉不通飛。
    盤紛素膾魚腴美,齒漬寒津蔗境肥。
    一笑相歡無吏責,張扶應悟坐曹非。

    74 《滿庭芳·減飯除情》 宋·無名氏

    減飯除情,敵魔戰睡,圣賢學道根基。
    進人退己,用事契心機。
    遇境休生煙火,安閑處、性要無疑。
    爭知道,洪波跳出,卻還入希夷。

    75 《建除體二首答黃魯直教授》 宋·晁補之

    建策移漢都,奉春緣衣布。
    除地愿見公,乃以舍人故。
    滿船載明月,且復酌清酤。
    平旦袯襫出,牛羊下來暮。

    76 《贈凈土嵩長老》 宋·強至

    林泉久安住,心境兩無塵。
    禪外牽馀想,詩中老此身。
    虛懷延海眾,雄辯服談賓。
    偉特如師少,相逢悟宿因。

    77 《題婺源胡氏翛然堂》 宋·強至

    歙山碧參差,歙水綠演漾。
    之子山水間,筑室傲天壤。
    山空鳥飛鳴,水凈魚下上。
    觀魚悟至樂,聽鳥悅幽響。

    78 《有嘆》 宋·陳造

    應事如應敵,收功端有素。
    詩乃隨景遷,預計幾膠柱。
    鼓吹月明秋,當時亦佳句。
    見卵求時夜,竟為陰云妒。

    79 《和制垣金泉山》 宋·吳泳

    昔日南充縣,卑棲枳棘鸞。
    道根隨境悟,屐齒過橋寒。
    夢覺松花白,重來鶴頂丹。
    仙翁梨棗熟,亦欲傳修翰。

    80 《丙子歲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極中院時天氣》 宋·李廌

    陽崖轉窅窕,層林蔽重陰。
    披榛過輿馬,緣云得幽尋。
    坐覺真境寂,茲焉悟賞心。

    * 關于悟境的詩詞 描寫悟境的詩詞 帶有悟境的詩詞 包含悟境的古詩詞(12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