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惡山的詩詞(1279首)
22
《驀山溪》 宋·毛滂
自吳興刺史府與五縣令舍,無得與東堂爭廣麗者。
去年仆來,見其突兀出翳薈間,而菌生梁上,鼠走戶內,東西兩便室,蛛網黏塵,蒙絡窗戶。
守舍者云:前大夫憂民勞苦,眠飯于簿書獄訟間。
是堂也,蓋無有大夫履聲,姑以為田廩耳。
31
《臺山雜詠》 金朝·元好問
西北天低五頂高,茫茫松海露靈鰲。
太行直上猶千里,井底殘山枉呼號。
萬壑千巖位置雄,偶從天巧見神功。
湍溪已作風雷惡,更在云山氣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綠深青一萬重。
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
32
《稽山書院尊經閣記》 明·王守仁
經,常道也,其在于天謂之命,其賦于人謂之性,其主于身謂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達四海,塞天地,亙古今,無有乎弗具,無有乎弗同,無有乎或變者也,是常道也。
其應乎感也,則為惻隱,為羞惡,為辭讓,為是非;其見于事也,則為父子之親,為君臣之義,為夫婦之別,為長幼之序,為朋友之信。
33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34
《諸子喻山水》 先秦·先秦諸子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
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歷心于山海而國家富。
* 關于惡山的詩詞 描寫惡山的詩詞 帶有惡山的詩詞 包含惡山的古詩詞(127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