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思凡的詩詞(285首)

    121 《原道》 唐·韓愈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
    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
    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

    古文觀止推崇儒道

    122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唐·柳宗元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余儲。
    仆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
    蓋將吊而更以賀也。
    道遠言略,猶未能究知其狀,若果蕩焉泯焉而悉無有,乃吾所以尤賀者也。

    古文觀止勸慰友人書信

    123 《梅圣俞詩集序》 宋·歐陽修

    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
    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之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
    蓋愈窮則愈工。
    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

    古文觀止序文

    124 《超然臺記》 宋·蘇軾

    凡物皆有可觀。
    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
    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夫所為求褔而辭禍者,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

    古文觀止寫景抒懷

    125 《潮州韓文公廟碑》 宋·蘇軾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
    故申、呂自岳降,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古文觀止碑文贊頌寫人

    126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127 《勾踐滅吳》 先秦·佚名

    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乃號令于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高中文言文勵志歷史故事

    128 《芙蓉女兒誄》 清·曹雪芹

    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縠,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之前曰: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載。
    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于衾枕櫛沐之間,棲息宴游之夕,親昵狎褻,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奇。
    憶女兒曩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長詩

    129 《越州趙公救災記》 宋·曾鞏

    熙寧八年夏,吳越大旱。
    九月,資政殿大學士知越州趙公,前民之未饑,為書問屬縣災所被者幾鄉,民能自食者有幾,當廩于官者幾人,溝防構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幾所,庫錢倉粟可發者幾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幾家,僧道士食之羨粟書于籍者其幾具存,使各書以對,而謹其備。
    州縣史錄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萬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歲廩窮人,當給粟三千石而止。

    饑荒

    13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131 《治安疏》 明·海瑞

    戶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
    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將有所不稱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無不備,而以其責寄臣工,使之盡言焉。

    奏疏

    132 《祭妹文》 清·袁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
    予幼從先生授經,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旦長成,遽躬蹈之。
    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

    哀悼思念悔恨

    133 《指南錄后序》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守、遷皆不及施。
    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
    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愛國抒情議論

    134 《運命論》 魏晉·李康

    夫治亂,運也;窮達,命也;貴賤,時也。
    故運之將隆,必生圣明之君。
    圣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
    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

    憂思感慨命運

    135 《東京賦》 兩漢·張衡

    安處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憮然有間,乃莞爾而笑曰:“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茍有胸而無心,不能節之以禮,宜其陋今而榮古矣!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繆公于宮室,如之何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近于此惑?”“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
    始于宮鄰,卒于金虎。
    嬴氏搏翼,擇肉西邑。
    是時也,七雄并爭,競相高以奢麗。

    敘事抒情贊揚建筑

    136 《得雷太簡自制蒙頂茶》 宋·梅堯臣

    陸羽舊茶經,一意重蒙頂。
    比來唯建溪,團片敵金餅。
    顧渚及陽羨,又復下越茗。
    近來江國人,鷹爪夸雙井。

    小學古詩初中古詩寫景山水鄉村生活哲理

    137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138 《封建論》 唐·柳宗元

    天地果無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然則孰為近?曰:有初為近。
    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

    論述政治

    139 《春情寄子安》 唐·魚玄機

    山路奇支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銷遠澗憐清韻,雪遠寒峰想玉姿。
    莫聽凡歌春病酒,休招閑客夜貪棋。

    140 《短歌行》 明·劉基

    涼風西來天氣清,云飛水落山崢嶸。
    發膚剝削棱骨生,鮮芳菸悒成枯莖。
    百蟲哀號百竅鳴,凡有形色皆不平。
    成之孔艱壞厥輕,羈人含愁起夜行。
    列星滿天河漢橫,繁思攢心劇五兵。
    天高何由達其情,歸來托夢通精誠。

    * 關于思凡的詩詞 描寫思凡的詩詞 帶有思凡的詩詞 包含思凡的古詩詞(28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