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江無纖鱗,太岳無低岑。鳳凰遺其卵,意欲留清音。昂昂臥虎兒,已有吞牛心。吳山山雖高,滿路紅棘林。不如早西來,草堂松竹深。
布衲王摩詰,禪余寄筆端。試將能事迫,肯作畫工難。秋入無聲句,山連欲雨寒。平生夢想處,奉乞小巑岏。
境勝日偏長,心清夏更涼。超然遠覽處,何止傲羲皇。
揮筆將如解慍何,層冰列鑒謾峨峨。要知心地清無暑,端為全鐘四氣和。
炎官火傘謾高張,心靜何妨五月涼。百和暖添香篆永,一編徐展道經長。
令月初登黍,嘉辰舊沐蘭。宸心思解慍,時取舜琴彈。
赫日中天正,清風養物深。葵傾多士志,草偃萬方心。
講勸停西學,番休寓北門。隆儒心不倦,夜夜賜冰盆。
御前曾刻百篇書,可但常披無逸圖。二帝三王俱寶鑒,江心百煉定何須。
心正能教筆不欹,古來書法獨公知。顏筋柳骨留蕭寺,總是甘棠去后思。
性與天真合,心惟圣處求。有書皆默記,無事不冥搜。相業期黃發,祠官恃黑頭。為霖幾人望,誰料倏成休。
賈生問鵬謾傷神,應愧先生入理深。肝膽何曾分楚越,心形真欲混人禽。亭郵永鎮愚溪上,扁榜重開罨畫陰。見說騎鯨游汗漫,倘憑鷗鳥一傳音。
雨足秧分甽,風清麥弄岐。圣心涵水鏡,即是太平基。
明進離方午,柔生遇已陰。妙參三圣易,細測兩儀心。
禁墀初別紫宵端,故國生光里俗歡。二世家聲聯將相,百年廟貌儼衣冠。躬臨州戟迎門下,人喜曾孫夾道觀。石照老苔封舊跡,錦溪喬木涕清瀾。
大凡人意易為驕,雙榼何如水一瓢。亦恐孟光心漸侈,自茲微厭紫芝苗。
神龍異凡馬,頭角要須斂。崢嶸法云窟,跳出有家范。金剛不吐焰,已落天魔膽。一派感慈中,無波寒湛湛。
決獄初迎雨,開倉旋嚷。青黃今接夏,饑疫免憂春。簾密風時度,宮深日倍長。纻羅隨節賜,黍麥趁新嘗。
執熱寧忘濯,清心自釋煩。東朝聞好語,畏日解余暄。
玉宇宜朱夏,壼冰生晚涼。深心念行暍,清夜久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