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心趣的詩詞(794首)
681
《六叔父生朝三首》 宋·項安世
夷惠之間得趣多,天教彌月占清和。
門當午市心如水,發插秋霜臉自酡。
雨洗竹香侵瑞鴨,風翻荷潤入杯螺。
欲知壽算長多少,樓外西江萬里波。
682
《賦李季允校書悅齋》 宋·項安世
紛華戰罷凱歌旋,弦誦聲中一莞然。
理義足時心有味,友朋深處澤無邊。
沂雩綠水春風里,江漢清秋暠日前。
千五百年時習趣,祝君無倦到華顛。
683
《題洛神賦圖詩》 宋·王铚
曹公文武俱絕倫,傳與陳王賦洛神。
高情寓托八荒外,曾是親逢絕世人。
五官郎將莫輕怒,椒房自是袁家婦。
聞道生時覆玉衣,便是于今腰束素。
685
《題張希穎筠坡圖》 宋·章甫
緣坡種竹自成趣,籃輿造門今有誰。
張侯好事果絕俗,因人隔江來覓詩。
披圖識面恨不早,更愛諸公妙詞藻。
繁霜密雪得天全,明月清風為君好。
易足堂前方欲栽,摩挲短軸心眼開。
忽思江南讀書處,碧玉如椽歸去來。
686
《移家謝趙再可》 宋·章甫
病眼不禁黃土瞇,塵纓屢費滄浪水。
曉窗笑語鏡中人,但可置之巖穴里。
縣官有田容我耕,收身已是太遲生。
醉眠牛背自安穩,山鳥慣聽哦詩聲。
687
《卜煥之求雙竹》 宋·章甫
結屋清江上,憐君雅趣深。
自移雙竹種,分得半檐陰。
特立夷齊節,相看管鮑心。
只應風雨夜,聽此兩龍吟。
688
《移石種竹橘》 宋·張镃
野性樂閒寂,況值秋氣清。
旋即東墻隈,削苔方甃平。
石立稍退步,薜荔纏珠纓。
橘香湖海趣,竹翠山林情。
689
《秋夜》 宋·葉茵
秋滿讀書林,篝燈報夜深。
肯閒詩有趣,為拙仕無心。
驚鵲擇枝宿,幽蟬抱葉吟。
未能游夢境,何處搗衣砧。
690
《暘谷偶成》 宋·裘萬頃
愛日祛愁霧,微和散積陰。
一窗塵外趣,萬竹歲寒心。
士要崇清節,吾將老故林。
抱琴聊一醉,何用覓知音。
691
《聽琴》 宋·趙汝鐩
午睡誰扣門,隔籬喚童子。
童子走來報,一二琴首士。
摘茗烹沙銚,推窗拂石幾。
高山流水音,屢彈不肯止。
我心本虛淡,無用宮商洗。
淵明未嘗弦,妙趣豈假此。
道士頗不樂,指衣抱琴起。
692
《水琴》 宋·趙汝鐩
盎缶停涵水一泓,中存雅意超器形。
欲滴未滴天地寂,須臾宮商若相賡。
妙趣不勞徽外索,泛聲不自弦上生。
小點恩怨作兒語,大點九皋聞鶴鳴。
693
《和此陽先生感興詩二十首》 宋·劉黻
交游重金石,里巷毋泛尋。
胸中抱明鏡,妍丑不相侵。
熱交但以貌,冷交惟其心。
勢利易茍合,道義難力任。
詠春發真趣,邀月開凡襟。
夷險只一節,難鳴風雨林。
694
《追和淵明貧土詩七首》 宋·劉黻
高山與流水,妙趣歸之琴。
吾愧學未成,菲嘆無知音。
但向胸中會,毋勞指下尋。
種菊或可茹,得酒聊復斟。
窮達非所期,動靜一以欽。
發為琴之聲,邈矣天地心。
696
《和譚學士見寄》 宋·劉黻
大道久磔裂,啾啾夸毗子。
彷佛皮毛鮮,孰探古人髓。
我亦坐茲疾,默闃照非是。
束身云瘴鄉,凡論悉掩耳。
697
《題趙尉洞源泉》 宋·許月卿
歸去來詞書印歷,高風千載汝南評。
松間風影有地籟,林下炎天無水聲。
行客詩魂同石瘦,主人心事共泉清。
明朝遮日長安去,君亦曹裝趣上京。
698
《秋夜宿僧院》 明·張羽
古寺昏鐘日已沉,禪房花木自成陰。
流螢遠度還依草,宿鳥驚飛不出林。
僧磬和泉清客慮,佛香入院凈人心。
夜深共講楞伽字,始識空門義趣深。
699
《雜言(十一首)》 明·張羽
抱拙衡門下,久已忘鳴琴。
凝塵翳其徽,弦絕調亦沉。
時還置我膝,命酒聊自斟。
高歌出金石,拂拭趣已深。
酣來枕之臥,冥此千古心。
吾亦忘吾形,何事待知音。
700
《題陳摶題壁圖》 宋·艾性夫
長松梢梢老煙霧,瀑泉飛落千丈布。
樹精搖手不敢呵,雅是仙人熟眠處。
睡蛇未死驚起來,風吹野服冠崔嵬。
雙髽窣窣磨老瓦,墨汁湑湑翻莓苔。
* 關于心心趣的詩詞 描寫心心趣的詩詞 帶有心心趣的詩詞 包含心心趣的古詩詞(79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