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德便的詩詞(399首)

    21 《大德歌·秋》 元·關漢卿

    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睡不著。
    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
    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女子懷戀

    22 《和鐘西耘庶常德祥律門感懷詩》 清·黃遵憲

    雷動星馳入貢車,舌人環列護爻閭。
    但占風雨都來享,偶斷苞茅便問諸。
    宅北曾分羲仲命,綏南遠賜趙佗書。
    盟津八百爭朝會,猶記征祥紀白魚。

    23 《題陳德秀畫四季枕屏圖五首》 宋·潘大臨

    錦樹連云爛不收,山河風景一番秋。
    老夫枕簟便涼夜,不比新亭去國愁。

    24 《題陳德秀畫四季枕屏圖五首》 宋·潘大臨

    好景入詩皆可畫,未知陳子畫中詩。
    疑公便是褚季野,正爾不言行四時。

    25 《送人之常德》 宋·蕭立之

    秋風原頭桐葉飛,幽篁翠冷山鬼啼。
    海圖拆補兒女衣,輕衫笑指秦人溪。
    秦人得知晉以前,降唐臣宋誰為言。
    忽逢桃花照溪源,請君停篙莫回船。
    編蓬便結溪上宅,采桃為薪食桃實。
    山林黃塵三百尺,不用歸來說消息。

    26 《贈緣德》 宋·曹翰

    二十年來訪道人,奔波寒暑備艱辛。
    誰知此日圓通會,便是今生出世因。
    爐里有丹欣得遇,法中無語幸相親。
    如何至訣容傳受,免向迷途強問津。

    27 《和鮑守次韻林德祖十四首》 宋·傅察

    久嗟留滯壓叢輕,桃李無言向野亭。
    展驥始應流汗赤,登龍早見出藍青。
    三馀共對賢人酒,四野欣瞻別駕屏。
    何日蒲輪趨召節,便看兩兩映魁星。

    28 《盤墅·聯德堂》 宋·黃由

    才到松陵即是家,便須洗盞泛流霞。
    軟紅塵里風波惡,不似江艫與海槎。

    29 《代胡倉過圣德惠民詩一首》 宋·王阮

    平楚皆膏壤,成湯忽旱年。
    人知圣慮切,恩遣使臣宣。
    乙犯饑荒后,長沙富庶全。
    紀年四十載,斗米二三錢。

    30 《紹興丙辰冬十有二月戊申趙德載赴官宕渠入境》 宋·趙德載

    三年冷眼笑吹竽,世態炎涼我自如。
    卻怪天公亦人事,入邦便有雨隨車。

    31 《臨別成都帳飲萬里橋贈譚德稱》 宋·陸游

    成都城南萬里橋,蘆根蘋末風蕭蕭。
    映花碾草鈿車小,駐坡驀澗青驄驕。
    入門翠徑絕窈窕,臨水飛觀何迢嶢。
    判無功名著不朽,惟仗詩酒寬無聊。

    32 《和趙彥德旅懷·是夕,渠誦詩鼓琴》 宋·楊萬里

    客間眼暗可逢人,公子詩琴卻有神。
    頻掉烏紗知得句,快揮綠綺更留塵。
    飄零不問今何夕,邂逅相歡意便親。
    作許生涯渾不惡,只愁我輩轉須貧。

    33 《赴文德殿聽麻仍拜表》 宋·楊萬里

    蒼龍觀闕啟槐宸,白玉階除振鷺群。
    仗外諸峰獻松雪,霜前一鴈度宮云。
    舍人就日宣麻制,丞相瞻天進表文。
    夙退自欣還自笑,素餐便當策殊勛。

    34 《送慶基叔德上猶二絕》 宋·楊萬里

    南溪不住住猶溪,別駕賢孫法掾兒。
    莫以甘棠南國蔭,便忘萓草北堂別。

    35 《舟過德清》 宋·楊萬里

    人家兩岸柳陰邊,出得門來便入船。
    不是全無最佳處,何窗何戶不清妍。

    36 《喜楊德華見過感舊成詠》 宋·宋祁

    曾見烏衣賭佩囊,再逢何遽二毛郎。
    病姿故有靈光在,牡齒翻隨屈產長。
    河里笛聲頻感慨,江南花樹剩凄涼。
    酒壚便有生平隔,已濯華纓未易狂。

    37 《贈李德載》 宋·張耒

    男兒當讀五車書,輟業應須蓋棺日。
    人生事業要強學,譬彼欲耕須逮濕。
    李郎落落奇丈夫,美玉應須作圭壁。
    請將便腹包五車,汲汲講摩如故疾。

    38 《觀崇德墨竹歌》 宋·黃庭堅

    夜來北風元自小,何事吹折青瑯玕。
    數枝灑落高堂上,敗葉蕭蕭煙景寒。
    乃是神工妙手欲自試,襲取天巧不作難。
    行看嘆息手摩拂,落勢夭矯墨未乾。

    39 《贈閻德夫參議》 宋·曾幾

    閻公才氣人無敵,列星官曹聲藉藉。
    青云垂上卻回頭,笑說鄉邦富泉石。
    問君功業男兒事,禹重寸陰輕尺璧。
    及身強健不勉旃,汲汲東皋恐非策。

    40 《堵{左阝右叟}智莊僧德永寫余真求贊》 宋·周必大

    昔方三五少年,便作阿婆心切。
    今以八十老翁,卻學小兒口說。
    如何不言不語,莫問是同是別。
    只愿年豐飽吃飯,肚皮解了三條蔑。

    * 關于德便的詩詞 描寫德便的詩詞 帶有德便的詩詞 包含德便的古詩詞(39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