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循聲的詩詞(211首)

    141 《觀宜春侯旋師》 明·楊基

    瘴地收蠻后,煙江棹槳過。
    旌旗皆繡虎,鼓角半吹螺。
    圣化方無外,民心詎有訛。
    馬循歸路熟,人比去時多。
    喜氣浮三峽,軍聲動九河。
    遙知雙闕下,齊進太平歌。

    142 《上知府少卿》 宋·強至

    近代東南守,何人與古同。
    唯公臨婺女,變俗似文翁。
    流化陶編戶,延儒萃泮宮。
    棲糧農畝溢,鞠草訟囹空。

    143 《餞寄定海交代》 宋·陳造

    縣尹古子男,今不一錢直。
    低摧奉簡書,偵伺常屏息。
    白簡與按間,歲月供彈劾。
    當路雖所懼,奸民巧狙擊。

    144 《寄亳州何郎中二首》 宋·陳師道

    西原追送未成旬,赫赫傳聲已迫人。
    剩欲抄詩寄來使,尚能拂席致佳賓。
    孰知簡易歸劉向,誰使循良作寇恂。
    他日入東專一壑,少留余地許為鄰。

    145 《上姑丈閭丘通牧少卿》 宋·李廌

    天下一大器,安危系平傾。
    哲王慎民監,措術如和羹。
    辛甘或偏長,非可制割烹。
    五味既可口,君子嘗曰平。

    146 《送霍子侔還都》 宋·李廌

    真人造區夏,民瘼傒以蘇。
    戎衣振不格,力舉覆地盂。
    桓桓神武威,自信人未孚。
    當年群嘯聚,劍立猶稱孤。

    147 《綠陰亭》 宋·李新

    茂林侵路能藏寺,喬木參天卻見樓。
    山石因循云外老,江聲掀撲屋梢流。

    148 《和茅山張達道二首》 宋·曹勛

    茅岫藏清隱,詩仙秀格春。
    道真淵有妙,素守峻能循。
    鶴舉秋聲遠,詩成句法新。
    遙知游詠樂,下筆更如神。

    149 《和劉仲固痛飲四疊》 宋·胡寅

    舊詩未酬新句新,向來毒酲與死濱。
    頹然一榻誰料理,子思之側知無人。
    華筵再開不辭醉,夜碧千鐘慰愁肺。
    盍簪如霧君不來,豈念清游后難繼。

    150 《里有蔣生者頗志于學迫于貧困吾叔德先見而憐》 宋·吳芾

    君不見昔日泰山孫先生,蹭蹬窮途道未行。
    讀書有志破萬卷,置錐無地可躬耕。
    高堂親老仰甘旨,未免道路長營營。
    睢陽客舍一再過,牢落誰人如姓名。

    151 《送許守》 宋·吳芾

    千里歡謠處處同,使君遺愛信無窮。
    不容昏墊為民患,解轉兇荒作歲豐。
    治行好書循吏傳,清聲無愧古人風。
    九重想已知名久,看即黃麻出禁中。

    152 《王若夫謂水晶蒲萄本出其家求詩》 宋·吳芾

    君家蒲萄天下奇,奴視百果何其卑。
    種成滿架日蕃衍,清似水晶甘若飴。
    八月江南風日美,正是人家酒熟時。
    盤中珍果有如此,誰數閩中生荔枝。

    153 《觀文殿學士趙公挽詞》 宋·樓鑰

    麾節稱循吏,三朝藹政聲。
    治如黃霸最,心慕伯夷清。
    諸道俱遺愛,兩川尤著名。
    名家臨制閫,更羨錦衣榮。

    154 《張工部挽詞》 宋·樓鑰

    壯歲登郎省,旌麾歷五州。
    仁聲號循吏,治行最諸侯。
    憂國言多切,籌邊慮更周。
    積薪無恨望,終老得夷猶。

    155 《送朱叔止守南劍》 宋·樓鑰

    槜李曾蜚剸劇聲,貳車仍贊虎頭城。
    朱轓小試承流手,要繼桐鄉循吏名。

    156 《小溪道中》 宋·樓鑰

    晚出城西門,循墻過南境。
    夏橋日沉輝,沈店月成影。
    納納川路遙,聒聒水聲冷。
    欹枕擁衾裯,樂此寒夜永。

    157 《送陳表道宰南豐》 宋·樓鑰

    與客出西郊,送子之南旴。
    子為名父子,才器真璠璵。
    乃翁老從臣,循吏追兩都。
    益公工擬人,謂比王仲舒。

    158 《齊云樓》 宋·葉適

    天下雄諸侯,蘇州數一二。
    都會自昔稱,陪京今也貴。
    奕奕撰重樓,岧岧立平地。
    虛景混空蒼,囂聲收遠肆。

    159 《贈造琴道士劉發云劉亦解致雷》 宋·魏了翁

    劉師攜琴來,自言有術驅雷霆。
    聞之囅然笑,人心未動誰為聲。
    陽居陰位陽行逆,日循陽度日數贏。
    必嘗凝聚乃奮擊,不有降施訛詐升騰。

    160 《閣學袁侍郎以朝鯉豢龍兩圖見寄索和·豢龍》 宋·魏了翁

    乾坤包萬有,納納百囊罟。
    人位乎兩間,利與害為御。
    一氣貫四時,五風偕十雨。
    神龍以為畜,擾御不予侮。

    * 關于循聲的詩詞 描寫循聲的詩詞 帶有循聲的詩詞 包含循聲的古詩詞(21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