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得閑方的詩詞(597首)

    101 《杏花天·婺星呈瑞》 宋·無名氏

    婺星呈瑞,對春馀幾許,日臨三九。
    正屬我姑初度旦,帨設當年門右。
    綠鬢猶新,紅顏未改,真月宮仙友。
    柏舟節義,富而榮貴長守。

    102 《送潘士方建昌》 宋·梅堯臣

    軍壘近仙山,麻源第三谷。
    靈運詩亦存,魯公記可讀。
    幸時無寇攘,閑日望云木。
    儻見西王母,白麟如白鹿。

    103 《跋方寔孫長短句》 宋·劉克莊

    金針玉指巧安排,直把天孫錦剪裁。
    樊素口中都道得,春鶯囀處細聽來。
    欲歌郢客聲難和,才誤周郎首已回。
    可惜禁中無應制,等閑老卻謫仙才。

    104 《閑行吟》 宋·邵雍

    投吳走越覓青天,殊不知天在眼前。
    開眼見時猶有病,舉頭尋處更無緣。
    顏淵正在如愚日,孟子方當不動年。
    安得功夫游寶肆,愛人珠貝重憂錢。

    105 《冬日即事》 宋·蘇轍

    寒日初加一線長,臘醅添浸隔羅光。
    新年只愿多新酒,舊疾微令變舊方。
    自昔杯棬元窄小,得閑筋力尚康強。
    買田種秫貧無計,自有人家為插秧。

    106 《酬謝商秘丞見贈詩牌》 宋·魏野

    初得春方暖,今來歲已闌。
    紫泥辭卻易,白雪和終難。
    頻拂心寧倦,時吟齒覺寒。
    會須親謝去,閑拄折魚竿。

    107 《寄題方機宜稚川恕齋》 宋·黃公度

    恕齋且袖經綸手,他日能容吏吐茵。
    四壁琴書供宴坐,一言佩服要終身。
    襟懷但令有馀地,刀筆從教不若人。
    想得清尊及閑暇,賓僚相對面生春。

    108 《送云巖老住天寧寺》 宋·陳造

    道人兀坐云巖山,云巖之云是知己。
    風噓岫吸漫不知,道人之心亦如此。
    從地涌出煥金碧,信手拈來自奇偉。
    門施鐵限十五年,一旦刺頭鬧籃里。

    109 《雜詩二十七首》 宋·曹勛

    方塘倒影青天凈,幽么生苔綠蔭濃。
    春去得閑觀物化,吹涼醒睡喜支筇。

    110 《送王龜齡得請還鄉》 宋·吳芾

    和氣融融動白蘋,歡傳千里政方新。
    若為擺落游珍館,不顧悲啼擁畫輪。
    鯨海無津堪縱目,雁山如舊足怡神。
    愿言分我閑中趣,已問君王乞此身。

    111 《次韻蔣德要三徑》 宋·樓鑰

    居山或稱囚,得閑乃賦謫。
    我方樂靜退,來作三徑客。
    西山致朝爽,膏肓在泉石。
    況當秋空凈,萬里看一碧。

    112 《喜遷鶯 已丑秋八月二十六日,雨中飲賈方叔》 元·王惲

    然,為之賞音。
    劉因求樂府于予,遂賦此,且道坐客醉語秋懷誰寫,聽一聲金縷,同傾芳酒。
    嬌囀林鶯,圓累珠串,春在碧羅云袖。
    宮中磬簧齊發,字外五音何瀏。

    113 《郊行同張宰》 宋·趙汝鐩

    雨晴郊外共尋芳,細水交流注野塘。
    花欲戀枝風不肯,柳才舞影日還藏。
    轉添老態難於健,看得閑時少似忙。
    擬訪一僧共茶話,禪房扃鎖出游方。

    114 《和方宗教鼓山韻》 宋·陳宓

    胸次崔嵬絕點埃,山光玉色兩佳哉。
    官閑卻得身棲宿,巖迥惟聞鶴去來。
    定處華鯨催石磬,眼前茗碗伴爐灰。
    高情一出樊籠外,逸駕飄飄未擬回。

    115 《次趙貴方九里松獨行韻》 宋·杜范

    道機已熟絕防閑,縱步來尋興里山。
    殘雪點衣消酒醉,晚風吹鬢帶詩還。
    妙年羨子歡悰足,走宦愁予樂事慳。
    安得相從塵綱外,快將如意碎青珊。

    116 《方平》 宋·李覯

    五百馀年別恨多,東征重得見青娥。
    擗麟始擬窮歡樂,不奈閑人背癢何。

    117 《七言》 唐·呂巖

    金丹一粒定長生,須得真鉛煉甲庚。
    火取南方赤鳳髓,水求北海黑龜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藥遣三元八卦行。

    118 《進學解》 唐·韓愈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
    拔去兇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

    古文觀止勸學抒懷懷才不遇

    119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120 《游泰山六首》 唐·李白

    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山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于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

    泰山組詩

    * 關于得閑方的詩詞 描寫得閑方的詩詞 帶有得閑方的詩詞 包含得閑方的古詩詞(59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