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得缺的詩詞(344首)

    101 《臺城路》 宋·張炎

    處樓之正中,蒼翠橫陳,是斯樓之勝境也。
    翠屏缺處添奇觀,修眉遠浮孤碧。
    天影微茫,煙痕黯淡,不與千峰同色。
    憑高望極。

    地名寫景頌揚

    102 《西江月(廣師席上)》 宋·顏博文

    草草書傳錦字,厭厭夢繞梅花。
    海山無計駐星槎。
    腸斷芭蕉影下。
    缺月舊時庭院,飛云到處人家。
    而今贏得鬢先華。
    說著多情已怕。

    103 《括滿江紅》 宋·林正大

    為憶當時,沉醉里、青樓弄月。
    閑想像、繡幃珠箔,魂飛心折。
    羞向姮娥談舊事,幾經三五盈還缺。
    望翠眉、蟬鬢一天涯,傷離別。

    故鄉閑居

    104 《酹江月(壽詹守生日在武夷設醮)》 宋·卓田

    武夷山字,日使君銜上,新來帶得。
    便覺閑中多勝事,滿眼煙霞泉石。
    云卷塵勞,風生芒竹,去作山中客。
    曉壇朝罷,自然五福天錫。

    105 《南鄉子(夏夜)》 宋·黃升

    多病帶圍寬。
    未到衰年已鮮歡。
    夢破小樓風馬響,珊珊。
    缺月無情轉畫欄。
    涼入苧衾單。
    起探燈花夜欲闌。
    書冊滿床空伴睡,慵觀。
    拈得漁樵笛譜看。

    羈旅寫景相思

    106 《南鄉子(夏夜)》 宋·黃升

    多病帶圍寬。
    未到衰年已鮮歡。
    夢破小樓風馬響,珊珊。
    缺月無情轉畫欄。
    涼入苧衾單。
    起探燈花夜欲闌。
    書冊滿床空伴睡,慵觀。
    拈得漁樵笛譜看。

    107 《慶宮春》 宋·張樞

    斜日明霞,殘虹分雨,軟風淺掠蘋波。
    聲冷瑤笙,情疏寶扇,酒醒無奈秋何,彩去輕散,漫敲缺、銅壺浩歌。
    眉痕留怨,依約遠峰,學斂雙蛾。
    銀床露洗涼柯。

    108 《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 宋·文天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
    罵賊睢陽,愛君許遠,留取聲名萬古香。
    后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贊美愛國忠義

    109 《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 宋·王清惠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
    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
    名播蘭馨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
    忽一聲、鼙鼓揭天來,繁華歇。

    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婉約懷古傷心

    110 《中秋月·中秋月》 明·徐有貞

    中秋月。
    月到中秋偏皎潔。
    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婉約中秋節月亮

    111 《云居山詠二首》 明·常慧

    半肩風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
    剛出嶺頭三五步,渾身都被亂云埋。
    經行仿佛近諸天,月上山銜半缺圓。
    聽得上方相對話,星辰莫閡五峰巔。

    禪隱生活寫景

    112 《琵琶仙·中秋》 清·納蘭性德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花徑里、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

    中秋節孤獨感傷

    113 《伯夷列傳》 兩漢·司馬遷

    夫學者載籍極博。
    尤考信于六藝。
    《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堯將遜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于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后授政。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114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115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116 《桐葉封弟辨》 唐·柳宗元

    古之傳者有言: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戲,曰:“以封汝。
    ”周公入賀。
    王曰:“戲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戲。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

    117 《放鶴亭記》 宋·蘇軾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
    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

    古文觀止隱逸生活

    118 《親政篇》 明·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
    ”蓋上之情達于下,下之情達于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
    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古文觀止奏議

    119 《遠游》 先秦·屈原

    悲時俗之迫阨兮,愿輕舉而遠游。
    質菲薄而無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遭沈濁而污穢兮,獨郁結其誰語!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營營而至曙。

    楚辭想象抒懷

    120 《東都賦》 兩漢·班固

    東都主人喟然而嘆曰:“痛乎風俗之移人也。
    子實秦人,矜夸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烏睹大漢之云為乎?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由數期而創萬代,蓋六籍所不能談,前圣靡得言焉當此之時,功有橫而當天,討有逆而順民。
    故婁敬度勢而獻其說,蕭公權宜而拓其制。
    時豈泰而安之哉,計不得以已也。

    敘事議論

    * 關于得缺的詩詞 描寫得缺的詩詞 帶有得缺的詩詞 包含得缺的古詩詞(34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