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得志者的詩詞(415首)

    81 《水調歌頭 為揚志行壽 強村最書用明刊云峰文》 元·胡炳文

    絳闕春回近,先放玉堂梅。
    當時產此人杰,天豈偶然哉。
    吾道以為元氣,學者仰如北斗,聊復振儒臺。
    來歲紫微閣,閶闔看天開。

    82 《贈學者》 宋·李衡

    學詩如參禪,初不在言句。
    傴僂巧承蜩,梓慶工削鋸。
    借問孰師承,妙處應自悟。
    向來大江西,洪徐暨韓呂。

    83 《次匏庵先生板屋韻》 明·吳儼

    達官宜高居,胡為喜卑下。
    豈是三命余,動欲循墻者。
    天予固甚豐,自取恒欲寡。
    何必大廈成,而后虛三瓦。

    84 《書志》 宋·陸游

    著書汗馬牛,不如守道力;賣文取卿相,詎是儒者職。
    孔光豈不學,千載污簡冊。
    通塞本細事,于我奚失得?袁安臥空廬,亦度風雪夕;如何慕溫飽,撓節不自惜!我突無炊煙,或至日中昃。
    小兒抱遺經,衣短兩脛赤,吟誦何瑯瑯,聲如出金石;掩卷語乃翁:圣有陳蔡厄。

    85 《孫志康許為南釀前日已聞糴米欣然作詩以問之》 宋·張耒

    平生一尊酒,風月不可無。
    謫官將十年,一醉未易圖。
    市豈無旗亭,官亦有酒壚。
    薄乃捩齒酸,一滴不可沽。

    86 《春來聞故舊多云亡者作詩示同志》 宋·曾幾

    雁足曾無一字收,有時書到卻生愁。
    故人疊疊半黃壤,今我蕭蕭全白頭。
    大抵百年皆逝水,可憐萬事只浮漚。
    朝聞夕死真吾道,圣處工夫辦得不。

    87 《湘寇》 宋·曾鞏

    衡湘有寇未誅剪,殺氣凜凜圍江潯。
    北兵居南匪便習,若以大舶乘高岑。
    傖人操兵快如鶻,千百其旅巢深林。
    超突溪崖出又伏,勢變不易施戈鐔。

    88 《西湖游次韻趙見燭》 宋·王之道

    山鎮在越澤在吳,東南形勢憑江湖。
    不知弱水竟何處,恍若員嶠連方壺。
    海門潮至飛雪涌,天竺雨過遙青紆。
    十年不見看愈好,正復妙筆那能圖。

    89 《言志》 宋·釋智圓

    疇昔學為文,擬盡周孔道。
    心勞道未至,壯歲成衰花,疇昔學為詩,模范風雅詞。
    立言多瘋喻,反為時人嗤。

    90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張志寬》 宋·林同

    何忽省母病,每因身疾知。
    可憐張里正,尚得令君疑。

    91 《送鄭無忌南歸》 宋·蘇頌

    我家本南閩,處世若羈寓。
    侍親從宦游,東西遷者屢。
    因循歷年載,未識南中路。
    間歲至都城,始與里儒遇。

    92 《桃花源記》 魏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

    初中文言文古文觀止生活理想

    93 《隆中對》 魏晉·陳壽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

    初中文言文贊美寫人

    94 《屈原列傳》 兩漢·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為楚懷王左徒。
    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95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96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97 《前出師表》 兩漢·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初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勵志勸勉

    98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99 《蘇武傳(節選)》 兩漢·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
    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
    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高中文言文傳記贊美寫人

    100 《歸去來兮辭·并序》 魏晉·陶淵明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
    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
    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抒情向往歸隱田園

    * 關于得志者的詩詞 描寫得志者的詩詞 帶有得志者的詩詞 包含得志者的古詩詞(41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