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得人心的詩詞(5201首)

    61 《安公子》 宋·晁端禮

    漸漸東風暖。
    杏梢梅萼紅深淺。
    正好花前攜素手,卻云飛雨散。
    是即是、從來好事多磨難。

    62 《于飛樂(代人作別后曲)》 宋·毛滂

    記瞢騰,濃睡里,一片行云。
    未多時、夢破云驚。
    聽轆轤,聲斷也,井底銀瓶。
    不如羅帶,等閑便、結得同心。

    63 《和鄭季南喜雪》 宋·陽枋

    避地身窮道不窮,溪山好處句尤工。
    水仟會得人心意,妝點茅茨畫軸中。

    64 《酹江月 前日歸途,偶記和仲欲把鋤 門人愿》 元·安熙

    獨喜其先得我心之所同也。
    中夕不寐,卒而成章,寫寄和仲,可為后日(原無后日二字,據丁藏舊鈔本補)相見一笑。
    大德乙巳上元日神峰野客書世途艱阻,正堪悲、萬里清秋搖落。
    況復乾坤還閉物,奚啻切床膚剝。

    65 《送盧山人二首》 宋·楊萬里

    有欠牛眠子為尋,剩將朽胔換華簪。
    家阡只免牛羊到,此外窮通得上心。

    66 《與弟侄飲梅花下分韻得香字》 宋·張栻

    日多色愈正,春和天與香。
    提攜一樽酒,問訊滿園芳。
    嗣歲詩多思,懷人心甚長。
    更須多秉燭,玉立勝紅妝。

    67 《對月分韻得清字》 宋·張繼先

    碧霄澄徹素芒清,一片多情四海明。
    花院空庭冷香里,羽人心膽欲寒生。

    68 《鴻溝》 宋·鄭剛中

    天下共知歸漢德,東西那可限鴻溝。
    雖令羽割大河水,分得人心兩處不。

    69 《既絕湖得順風頃刻已見弁山二首》 宋·趙蕃

    五日陰霾鬭不開,步行湖觜看帆來。
    只言命有窮年厄,豈料風能今日回。
    自是人心分順逆,枉于造物示嫌猜。
    篷窗縱雨無深掩,要見前山翠作堆。

    70 《游慈云分韻得是字》 宋·陳著

    僧關可人心,況此晴色美。
    蹈蘚滑路多,訪菊香處是。
    引飲吞山光,清嘯落松子。
    我有即事詩,就掃石壁紀。

    71 《得家書》 宋·張镃

    玉塞金河阻去程,醉中嘗夢賦西征。
    天時不與人心合,獨守寒窗數雁聲。

    72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73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74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75 《醉翁亭記》 宋·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辭賦精選初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宴飲山水抒情

    76 《湖心亭看雪》 明·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初中文言文寫雪感嘆抒懷

    77 《九章》 先秦·屈原

    惜誦
    惜誦以致愍兮,發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與向服。

    楚辭抒懷

    78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79 《齊桓晉文之事》 先秦·孟子及弟子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無以,則王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

    高中文言文游說仁政思想故事

    80 《治安疏》 明·海瑞

    戶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
    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將有所不稱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無不備,而以其責寄臣工,使之盡言焉。

    奏疏

    * 關于得人心的詩詞 描寫得人心的詩詞 帶有得人心的詩詞 包含得人心的古詩詞(520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