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後碑的詩詞(36首)

    21 《弟得臣殿丞簽判越州》 宋·梅堯臣

    再為會稽行,聊問會稽美。
    禹穴遷所探,秦望斯所紀。
    年代已浸深,書碑必亡矣。
    剡溪有樵風,其事恐非是。

    22 《讀永叔集古錄目》 宋·梅堯臣

    古史書不足,磨璞鐫美辭。
    周宣石鼓文已缺,秦政嶧山字苦隳。
    西漢都無半畫在,黃初而上猶得窺。
    下及隋唐莫可數,奇言偉跡恐所遺。

    23 《感李花》 宋·梅堯臣

    重門雖鏁春風入,先坼桃花後李花。
    赤白斗妍思舊曲,舊聲傳在五王家。
    五王不見留華萼,華萼壞來碑缺落。
    當時李白欲騎黥,醉向江南曾不錯。

    24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八夫子篆》 宋·梅堯臣

    季札墓傍碑,古稱尼父篆。
    始沒春秋義,十字固莫淺。
    磨敲任牧童,侵剝因野蘚。
    嗟爾後之人,萬言書不顯。

    25 《薛九公期請賦山水字詩》 宋·梅堯臣

    薛君堂懸山水字,請我試作山水詩。
    呼童磨墨慰君意,強作安得有好辭。
    昔年曾是杜陵客,東城水上橫此碑。
    字方數尺形勢健,豈似取次筆畫為。

    26 《謁雙廟》 宋·梅堯臣

    八月過宋都,泊舟雙廟側。
    永懷此忠良,遺烈傳碑刻。
    五位儼朝裾,千年同血食。
    當時多茍生,貴爵曾誰識。

    27 《依韻和劉原甫見寄》 宋·梅堯臣

    憶昔游臨汝,于時太守賢。
    山尋順風處,城得豢龍遷。
    民頸累累大,池荷一一圓。
    周碑嗟缺矣,少室望嶄然。

    28 《江鄰幾沈文通二學士見過》 宋·梅堯臣

    東城車馬多,巷無蹄與轍。
    如何二賢豪,侵晨顧衰苶。
    喜言雨後涼,早暮脫炎熱。
    愛子屋室靜,塵土都已絕。

    29 《送王道粹學士知亳州》 宋·梅堯臣

    古者二千石,高車駕青驪。
    車前陳曲蓋,車後建朱旗。
    金鼓鳴兩傍,壺漿擁通逵。
    所以重威惠,所仰撫惸嫠。

    30 《赴長洲縣作》 宋·王禹偁

    移任長洲縣,沿流漸入吳。
    見碑時下岸,逢店自徵酤。
    野廟連荒冢,江禽似畫圖。
    高堂從別後,應夢宿菰蒲。

    31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 宋·王禹偁

    平生聞說宣城郡,水石幽奇人物俊。
    檻外澄江練不收,窗中遠岫眉初印。
    六朝繁盛至隋唐,才人名士遙相望。
    謝公向此憑熊軾,白傅曾為鹿鳴客。

    32 《寄題韓丞相定州閱古堂》 宋·王令

    始聞定作閱古堂,又聞定有閱古詩。
    揚之遠定五千里,思得兩翅擘以飛。
    偶聞人來說堂事,初敞兩壁無塵疵。
    閑時公來命繪匠,親以玉指交畫揮。

    33 《唐介》 宋·王令

    以諫得罪者為誰,四海多作唐介詩。
    俗兒口狹文字碎,欲狀介事語反卑。
    嗟嗟我亦介之徒,此恨不助掀目眉。
    三更燈死百慮息,四睫不交雙目眵。

    34 《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二詛楚文》 宋·蘇轍

    詛楚楚如桀,詛秦秦則紂。
    桀罪使信然,紂語安足受。
    牲肥酒醪潔,夸誕鬼不佑。
    鬼非東諸侯,豈信辯士口。

    35 《黃樓》 宋·陳師道

    樓以風流勝,情緣貴賤移。
    屏亡老畢篆,市發大蘇碑。
    更覺江山好,難忘父老思。
    只應千載後,覽古勝當時。

    36 《自山中歸至登封遂諷高宰令取峻極中院廚前石》 宋·李廌

    吳砧已碎樂生論,京江昔沈瘞鶴銘。
    半裁紫陽立砆石,考擊化度求金籯。
    乃知金石有厄會,名碑舊疊長安城。
    頃年醴泉有賢令,政譽藹藹多流馨。

    * 關于後碑的詩詞 描寫後碑的詩詞 帶有後碑的詩詞 包含後碑的古詩詞(36首)
    chengrenyouxi